班级管理始于“育心”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丁玲
[导读]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工作不仅是组建班集体和制定各种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利用各种教育契机,让教育活动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广东省深圳市盐港中学 丁玲

[摘 要]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工作不仅是组建班集体和制定各种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利用各种教育契机,让教育活动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本文主要探讨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让班级管理走进学生内心。
[关键词] 班级管理;心理;行动;语言;活动
        一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不是槌子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作为教育者,我们的工作对象截然与农民不同,与工人不同,我们面的的是生命个体,有自己的情感、思想、气质和风格等。教育应该让学生获得幸福人生和生命质量的能力.因此,教育的第一性应该是理解的、温暖的、体贴的,考虑学生的人格自尊和心理需求。班主任的工作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走进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渴望,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民主和担当意识,让他们学会如何积极、健康、理智、独立、友爱的生活,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
        一、“育心”源于行动
        《周易》有言“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生动活泼、奋进积极的班级风气可以引领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是班风形成的前提,但是规章制度不应该是专职的、生硬的、冷漠的。我们一直呼吁班级的规章制度应该体现学生集体积极正向的意愿,尊重学生的个性。真正能走进学生内心的班级规章制度一定不能缺少班主任的行动引领。班主任的嘉行不仅是班级管理的一面旗帜,引领着班级前进的方向,通过班主任在班级事务上的点滴行动,更能折射班主任对班集体的关心、爱护和支持。
        当我们要求学生们“入班即静,入座即学”时,何不如我们比学生提前到班,开始在讲台上开始读读书或者做做题呢?当我们要求窗明几净时,何不如我们与学生们一起擦擦黑板和扫扫地呢?也许,我们没有意识到在课堂中这些不起眼的小行动。但是,就是因为我们在课堂中俯身捡起一片垃圾,帮被阳光刺到眼睛的同学关上窗帘,自习课,静静地带领询问的学生去教室外小声解答问题时.....学生看在了眼里,感受到心里.教育是一种感染,不经意的教育行为就像投入水中的石子,在学生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制定班级制度公约,不能只是喊喊口号,让教育流于形式。只有学生看在眼里的教育,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被他们真正理解和尊重。用行动把班级的各种公约写进学生心里,这才是“育心”的开始。
        二、“育心”源于嘉言
        美国心理学家古诺特说过:“身为教师,我拥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过的愉快,也能让他们过得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迪灵感的媒体;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我能伤人,也可以救人。”作为班级管理者,班主任并不能只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物理环境,我们更要了解学生的内心的需要和渴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向上向美发展。因此,班主任应该提升自己的语言交流能力,让自己的教育语言如“随风潜入夜”,被学生理解并接纳。



        随着数字媒体不断涌入现代生活,学生们不断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同时,在高中阶段,学生处于抽象逻辑阶段,他们的批判思维也在一步步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摒弃“居高临下”和“专制霸权”的语言,我们不仅仅应该与学生进行平等地对话,转变枯燥生硬的谈话方式,更要思考如何让教育语言能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内心,如何让教育语言能生动风趣符合青少年的性格特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切实地“育心”。
        三、“育心”源于活动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手机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手机加快了资讯传播,缩小了时空差距,但是形形色色的虚拟平台也充斥着人们的生活,青少年是受影响最深的人群之一。各种引人入胜的社交平台和手机游戏,使得很多学生沉迷其中,难以自拔,从而丧失对生活和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些青少年对身边人和事漠不关心,失去了交流的渴望,同学之间的感情非常淡漠。因此,作为班级管理者,我们不仅仅要面对“习得性无助”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还要认真思考和应对不断出现的“空心病”。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肯定。”作为班级管理者,我们必须创造并开展各种丰富的班级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现实中得到认可,得到价值体验和成功体验。笔者在班级成立之初,开展了一系列的班集体活动,班级同学通过交流探讨选出了激情励志的“班歌”、通过小组活动创作了“班旗”、为了纪念班级成立,大家共同定下“班日”。为了避免学生之间过生日开派对进行攀比的现象,班级委员会设立了“生日礼物盲盒”,过生日的同学不仅可以收到班级的生日蛋糕,还可以抽取大家集资的“盲盒”祝福,这样关爱的活动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积极健康和团结友爱。
        除了班级活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对塑造学生自信的品质也同样重要,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缓解学习压力,更能促进学生机制的交流。更为重要的是,各种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文化学习以外的价值感和成就感,这种积极的体验可以推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让教育真正打开学生的“心门”,促进学生高雅的情趣、宽容谦和的品质和积极阳光的心态。
        常言道:“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教育必须触及学生的心灵,而平等尊重是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在教育过程中,成人总是以自身丰富的经历和经验来评判孩子的行为,催促孩子的成长。简单粗暴的方式只能让孩子变得内向、被动和恭顺,使得他们只能成为附和者和跟随者。教育必须尊重学生们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个性行为,满足学生不同的情感需要。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的向真、向美、向上的品质,让学生拥有责任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刘巍.换位思考是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方法[J].昭通学院学报,2017,(A02):161-162
[2]李景梅.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D].西南大学,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