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合作研修品质,激发教师参研热情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谭安国
[导读] 中小学教师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是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四川省营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谭安国 637700

        中小学教师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是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入研究,很多人都深刻地意识到组建多种形式的学习共同体,最大化地利用各种优质资源开展合作研修,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的合作研修主要是指由县域内教师培训机构有效搭建中小学教师交流、合作、共享的开放性平台,建立学科研修共同体,科学利用各级各类优势资源,激发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以教师共同发展为目标,组织教师开展“源于教师需求,共同解决问题,共享群体智慧”的研修活动,促进教师掌握教育理论、借鉴成功经验、反思教学行为、实现专业发展,从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主动参与合作研修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一、调研合作研修现状,反思影响参与因素
       1.主体意识不强
        合作研修的主体是中小学教师, 中小学教师参与合作研修的热情和在合作研修中主体性的发挥程度成为合作研修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部分中小学教师把自己视为合作研修中的“受训者”, 而不是“研修者”, 在合作研修中仅停留在听报告、抄笔记、写案例,主体意识淡薄,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这与合作研修的本义是相悖的。
       2.需求调研不准
        机构开展培训或者研修前没有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问题进行调研,不关注、不注重、不解决参研者需求,研修安排比较随意、零散。
       3.研修主题不明
        组织研修的机构没有以解决教师自身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归纳、筛选、提炼研修主题。没有处理好研修主题与教师需求的关系,缺少问题导向,缺乏一定的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和整体性,从而研修实效性不够突出。
        4.研修形式单一
       “活动”多,研究少,培训代替了研究,研究则流于形式。强调课例示范,缺乏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和规律的探索。注重知识信息传递,缺少实践操作指导等等。
       5.机制不够健全
        研修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参研教师展示机会较少;研修缺乏评价激励。
        6.安排不够贴心
        一是工学矛盾处理不好。研修时间,可能会与日常教学工作冲突;二是服务不细致周到。没有及时解决研修学员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或集中研修未能使学员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影响中小学教师主动积极参与合作研修的因素很多,为了促进中小学教师快速成长,必须激发其的内驱力,让合作研修落地落实。
       二、夯实合作研修基础,激发教师参与热情
        1.坚持需求调研,定准研修主题
        教师人人都有专业发展、实现人生理想的愿望,他们很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并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每一位教师有着基本的心理需要,要调动教师参与合作研修的主动性,我们就应当关注教师的需要。“关心教师生活”满足的是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关注教师心理”满足的是尊重的需要,而“关注教师的成长”则能满足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1],自我实现需要是教师最终的需要.因此,要着重调研参研学员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诊断学员的真实需求。找到教师自身发展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之间的差异,有目的地选择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炼成研修主题,通过合作研修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满足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2]。而且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与之相匹配的研修的内容也应层层深入,使之系统化、序列化。如:小学数学教师合作研修,第一期确定的主题是“抓住形象思维,研讨抽象思维训练的策略与方法,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的多样性”,第二期的主题是“把握核心概念,分析案例,解决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两期主题呈递进关系,层次清晰,系统化、序列化。同时,又要摸清教师当下工作、生活现状,尊重教师、服务教师,以人为本,设计研修方式。只有这样,在坚持中小学教师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设计针对性强研修方案,让教师通过合作研修找到成长的幸福感,从而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提高教师参与研修的兴趣。



        2.加强团队建设,搭建研修平台
        中小学教师合作研修需要充分整合高校、培训机构、片区教育督导室、名师工作室、学科工作室、一线中小学校等优秀人力资源,适宜分学科建立导师团队,团队肩负着组织管理、示范引领、指导督促的任务,在研修机构主导下,实行项目负责制或者学科负责制,根据中小学教师的研修需求确定研修主题、研修内容、研修形式。一是搭建线上线下研修平台,层层分工,分步实施,确保合作研修有序有效进行。二是创新跟踪指导模式,推动学用结合,形成区域化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参研教师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三是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开展各种评比活动、交流活动、个人才艺展示活动等,让体会研修成长的愉悦。
        3.丰富研修内容,创新研修方式
        问题是合作研修的核心。合作研修只有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立足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才能实现合作研修的目标,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指导教育教学,也才能激发广大教师的热情。因此,合作研修应该基于实际问题,根据需求调研报告,结合未来发展需要,分类确定研修内容。如针对新教师入职研修设置职业领悟与师德践行、教学常规与教学实践、班级管理与育德体验、教学反思与教研基础等研修内容,帮助新教师实现从学生角色走向专业发展的职业认同,从分科知识走向知识融合的知识重构,从学科中心走向实践中心的行为模仿,从个人行为走向社会行为的能力转型,从简单模仿走向研究内化的方法革新,从一次学习走向终身学习的学习变革。而青年教师研修则根据青年教师成长需要搭建胜任力培养模型,以能力发展路径和职业规划为主轴设计“自我规划与动机激发、知识更新与教学增能、凝聚合力与科研助力”三大模块内容,全程贯穿“职业规划+能力发展+专业突破”为核心的培训内容。
        合作研修形式作为一种操作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研修目标的达成,影响着研修的效果。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作为教师成长最重要的三种方式,对合作研修的资源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这意味着教师在合作研修中要与更多的伙伴结成发展团队,实现研修资源的多元互动,促进学员主动体验。一是专题讲座、跟踪指导,学员与专家互动,走进前沿,提升学科素养。二是课例示范、说评议课,学员与名师互动,汲取智慧,积累实践知识。三是返岗实践、跟岗研修,师徒互动,优化组合,促进教学相长。四是名校助力、高校协同,多方合作,参观交流,确立榜样愿景,五是妙招分享、研磨交流,同伴互动,资源共享,实现共同成长。六是总结提炼、自我训练,对照反思,规划成长,实现自我发展。
        4.确立研修目标,共享研修成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目标是人的需要转化为行动动机的重要条件,同时目标是一种期望,是人类活动所追求的结果,一个正确而合理的目标会对人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实践表明,人在活动中目标越明确,积极性越高,工作效果就越显著。首先学科研修导师团队根据教师需求制定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研修目标,发挥目标对参研教师产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全体参研教师为实现目标而从事共同研修活动,从而整体上提高教师研修的积极性。其次要善于引导参研教师自觉树立自己的研修目标,形成自己的研修计划,充分发挥目标的能动功能和导向功能[3],这是促进教师自觉参研的前提条件之一。再次,参研教师的目标与学科研修团队确定的研修目标和谐统一,聚焦目标,集众人之长,思想碰撞,相互启发,更容易生成新的资源,新的成果。同时,教师专业发展的差异,本身就是合作研修的宝贵资源。因此,一定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将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与收获记录下来,将教师在合作研修中发现的、形成的优秀理论与经验搜集起来,为教师提供成长的借鉴,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成长。
        5.细化过程管理,加强评估反馈
        研修过程是舒展智慧、创新理念、改变行为、提升素质的过程。细化管理,其实就是关注教师的教学、生活、情感、体验和生命发展的过程,以管理促研修,一方面贴心服务,热情周到,让学员有宾至如归、找到组织、找到“娘家”的感觉,如:研修资料、课间茶歇、设施设备的准备等。另一方面,评估反馈,研修激励。研修过程中,既对参研学员提出严格,如:发表评论,与同伴交流、向专家请教,记录研修收获、分享心得体会,将研修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生成终结性研修成果等,又注重研修激励,如:优秀研修小组、优秀学员的评选,注重合作研修发展的过程性轨迹;以温馨礼物、轻松游戏、愉悦展示等方式,激发教师参与各项活动。确保研修活动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顺利开展,同时,为教师成长打开了一扇合作共赢之门,滋润和激励着教师向着更高的目标成长和发展。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一体化的主动发展过程,是教师在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终身性、阶段性、实践性、自主发展性以及群体互动发展等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多措并举,大力提升合作研修质量,增强合作研修的吸引力才能充分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中小学教师主动参与合作研修,实现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徐虎英.职业学校教师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8,(79):40.1673-8918.2018.79.038.
[2]罗湘萍.提高校本研修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界,2013,(15):66.1674-9510.2013.15.051.
[3]张文秀.浅谈如何激发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J].新教育(吉林),2012 ,(003 ):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