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经类专业金融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陈柯霖
[导读]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转型升级以及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财经专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也日益迫切,这一方面给我国的财经类专业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也对其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科技职业学院    陈柯霖    610214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转型升级以及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财经专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也日益迫切,这一方面给我国的财经类专业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也对其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经专业金融类课程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广泛的应用且服务于各行各业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具有扎实财经理论和具有金融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就必须对其教学体系进行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基于此,文章主要就财经专业金融类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分析这一论题给大家进行阐述和分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财经类专业 金融课程 教学改革
        引言:金融类课程主要包括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学、保险信托、证券、金融统计和分析等骨干学科。教学改革主要是为了促进教育进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而进行的教学方式、内容、考核等方面的综合性改革。其方式主要有3种:其一,新理论和新政策改革;其二,实验性小范围改革;其三,全面推广性改革。
        1.财经类专业金融课程体系教学现状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财经类课程教学模式仍以教材为中心,所学课程科目繁多,但知识深度不足,无法有效地构建财经类专业整体知识体系,因而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扎实,对于后续复杂、细分度高的金融产品的研究和应用力不从心。教师偏重于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金融场景教学实践环节缺失。这种纯理论教学模式容易与实践脱节,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社会的需要,更进一步造成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无法较好地运用在未来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金融类专业课程占比偏少,学生需要在基础公共课程、英语、高等数学等方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对于金融类细分领域的划分不足,导致课程与金融专业岗位的要求相脱节。比如,精算师类职位对于数学、统计、运筹和概率论等学科的学习与普通财务出纳、主办会计等职位是有明显区别的。
       2.财经类专业金融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策略
        由上可见,我国金融类课程体系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还不完善,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值得各院校和广大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其发展过程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其教学改革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理论总结了以下教学改革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1)金融类课程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金融场景,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其一,持续充实和完善系统、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并且不断更新金融知识;其二,具有丰富的金融行业知识、经验以及相关企业财经的实战经验和能力。
        (2)根据我国国情和各院校情况,对以下几种主要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探讨,结合自身院校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改革模式和思路.①启发式教学。其强调提高学生思维的主观能动性。


鉴于金融类课程与商业案例紧密结合的特点,如在课堂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习或者创造条件模拟相似商业环境,鼓励学生进行金融知识的灵活运用。其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点,提高学习兴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一种很好的方式。②讨论式教学。此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有利于自身发挥的平台,对于那些难于理解或者有争议的知识点,通过师生间的反复讨论、交流和消化吸收后便迎刃而解。这就要求教师提前设置讨论主题,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发现、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③案例式教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教师可以在网上找到各种类型的金融案例,通过对案例的精选和设计,能够将课程知识点与案例进行有机融合,以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做到融会贯通。同时,此方式还能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和熟悉各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法规的特点和差异。这些对于学生将来迈出校门,快速融入全球财经、金融实践都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还能有效地缩减各企事业单位对学生专业培训的成本。
        (3)各院校可适当地调整财经类资质的学术要求,破格录用部分没有博士学历,但是有着丰富金融经验和管理理念并热爱教育事业的新鲜血液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一方面,可以与有着丰富理论知识的教师形成互补,进一步完善多层次金融教学体系和知识更新;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这些教师进一步提升学术和教学水平,形成双赢。最终使得学生既有扎实的金融专业知识,又能接触到更多的实践案例,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4)对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要改变以往财经教学模式,就必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考核方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教学改革的效果和持续性。另外,它也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地知识体系价值观,并更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研究和案例的应用,真正的激发学生对金融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应聘、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确立学校在财经类专业学科建设上的地位和综合竞争力。
        (5)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是金融教学改革的利器,它能够帮助教师快速地搭建模拟环境、汇总体系化的理论知识点和创建丰富的教学案例,并且不同教师间的精彩课件和教学经验也能及时共享和相互交流,从而丰富了教学手段。它也让案例模拟教学变得更简单、可行;同时,学生们也能随时对知识点和案例反复学习,加深印象和融会贯通。有条件的学校,甚至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模式,这些不但有利于金融学科教育的与时俱进,也有利于院校培养出更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财经类金融人才。
        结语:综上所述,金融类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在推动财经学科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各院校结合自身特点重视和加强对金融学科的探索、积累和研究,并真正的发挥其效应。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地借鉴国内外财经类专业金融教学改革的成熟经验,同时吸取相关失败教训,最终为实现教书育人的愿景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 会计研究 ,2003(03):56-58.
[2]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 ,2005(12):36-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