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三境界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钟燕
[导读]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一篇哲理散文,这类文本的解读不能孤立地就文本读文本,我们要依循文本的特质进行研读,挖掘它的教学价值:从人物的追求中解读伟人的三重境界,即“人生三命”.

重庆市璧山中学校  钟 燕  402763

摘要:《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一篇哲理散文,这类文本的解读不能孤立地就文本读文本,我们要依循文本的特质进行研读,挖掘它的教学价值:从人物的追求中解读伟人的三重境界,即“人生三命”.从而以解读的成果来展开教学,形成"以解而教、顺生而为"的教学思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罗素  人生三命  伟人情怀
        《我为什么活着》是《罗素自传》的序言,它被选入到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本文是罗素的思想随笔,是一篇带有哲理性的自读散文,不少老师认为《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课文没有什么好讲的,最多也就几个难句,这样的课十几分钟也就结束了。按照这样的思路上课肯定是不行的,这说明这篇文章的教学内容需要审视,需要重构。
        作者罗素在开篇就明确宣布他的人生三大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他说:“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三种感情支配他的一生,这一望而知的内容里面还藏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呢?这三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余华在《活着》中的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们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性命。每个人的性命只有一次,是活得精彩、轰轰烈烈,还是落魄、黯然无光?
        罗素是这样活的:首先对爱情的追求,他这样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他直率的表白了追寻爱情的原因:带来狂喜;解除孤寂;看到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作者将爱情置于天堂之上,说明它的纯洁、美好以及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力量和安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人性美好的追求,哪怕处于“深渊”——生活带给他的磨难。他也要追求“仙境”——享受生活的状态。此时,他对爱情的追求我们就不能单纯的理解了,这里的“爱情”更应该指他对生活的态度,他热爱生活,他活着就是为了追求美好生活,不管有什么困难都不能阻止他对生活的享受。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既然来到了这滚滚红尘,就要体验个中滋味。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本能意识:哪怕现实将你带进深渊,也要好好活着,就为活着。
        罗素活着的第一个维度就是为了活而活,为了享受而活——性命,这是人生的第一境界。
        但丁说:“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罗素对知识的追求。他在文中说“我希望理解人类的心灵”,“知道群星为何闪烁”,“试图领悟毕达哥拉斯所景仰的数字力量”。


这里的“人类的心灵”就是指他想了解有关人类的一切“星星为何闪烁”就指自然科学,“毕达哥拉斯的数字”就是指社会科学,换句话说,作者所要了解的知识包罗万象,他渴望了解一切.正因如此,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书达71 种,涉及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等领域,尤其以哲学和数学成就最高,震惊世界,引领世界。
        作者在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同时,为何想去了解世界的一切呢?这也许就是他文中所说的“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因为这一切知识支配着万物流转,它对人们的生存太重要了,所以罗素才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研究当中。他的生活就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性命自然更有意义。他用知识充实着他的生命,让自己变得更强,从而立生于社会之林。
        爱默生说:“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 伟大的人不能决定性命的长度.但能拓宽性命的广度,此之谓“生命”。显然,在做人的格调上,生命比性命更胜一筹,此乃罗素人生的第二境界。
        最后要谈的是罗素“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他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从中可以看到他并没有只顾自己的欢愉,他始终带着一颗仁爱之心去观察世界,当自己有足够的强大的力量时,他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用他那颗充满正义和良知的心去尽绵薄之力,从而减轻苦难人们的痛苦。“总是”这个词,把他的悲悯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不仅以杰出的理论知识充实自己,还为解除人类的愚昧做出了贡献,更身体力行,为减少人类的苦难而呐喊奔走。反对战争,反对独裁,甚至卖掉自己的珍藏创建和平基金会。年轻时因反对不义战争而入狱;晚年,以89 岁高龄还去英国国防部门前抗议美国发展大规模杀伤武器而静坐示威。他是保卫和平的战士。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他用言行践行着他的使命。至此我感觉自己已经走到了伟人身边,高高地仰望着这位世纪巨人。
毋庸置疑,使命是远远高于性命和生命之上,此乃罗素人生第三境界。
        这三命就是人生的三大境界,它代表了人生整体的生存目的及方式.罗素“渴求爱情”代表一个人应该享受生命,享受生活,一种浪漫的追求;“探求知识”不仅是生存的一种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只有认识世界才能获取生活的资本、支撑生活。而“同情苦难”则是把个人享受生活推延及他人,让他人亦生活得美好。[1]
        上帝说:“你人生最大的工作,就是去找一份适当的工作;人生最大的使命,就是去找出自己的使命,活出自己的人生。”当你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好的时候,就可以撒播你的影响力来造福人群,让更多的人跟你一样活得很好。而罗素说的与他做的是高度契合的。这正是罗素博大胸襟和高洁情怀的写照。
        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我带着这样的解读展开教学,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主问题:这三大追求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我一步步的引导学生,使学生沉入文本,理解、领悟文本内涵,学生思维活跃。最后学生将人生三命理解为生命的三个维度,它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它亦是人生的三种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以解读的成果来展开教学,形成"以解而教、顺生而为"的教学思路,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常常让我刮目相看,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建晖,徐江. 《文以人贵——<我为什么而活着>解读》[J]中学语文教学,2017,10:P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