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中医治疗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9期   作者:梁波
[导读] 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消化内科中医治疗临床疗效。
        梁波  
        成都市高新区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消化内科中医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开展RCT研究随机择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1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标好划分为中医组和预设组,中医组接受消化内科中医治疗方案,预设组仅接受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接受治疗后胃黏膜治疗改善有效率为92.98%,较预设组高出12个百分点,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于消化内科接受中医治疗后胃黏膜改善明显,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医疗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疗法;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消化内科疾病,该疾病常由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情加重发展而来,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受损较为严重,胃黏膜发生萎缩后固有腺体减少,同时还有严重程度不一的幽门腺化生,少数患者有不典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难度较高,该疾病与胃癌有密切联系,患该病后患者患胃癌的风险较非萎缩性慢性胃炎患者大幅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胃癌高危风险因素[1]。当前西医研究领域中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研究有限,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研究较少,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2]。中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中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服用中药治疗疗效较好。本文旨在分析消化内科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疗效,具体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114例患者开展临床研究,随机划分为中医组与预设组。预设组中患者男女比例为30∶27,年龄为(31~74)岁,平均年龄为(45.6±7.9)岁,平均发病时间为(4.9±2.1)年;中医组中患者男女比例为31∶26,年龄为(32~76)岁,平均年龄为(45.8±7.5)岁,平均发病时间为(4.7±1.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启动研究前获得上级审核。
1.2方法
预设组仅接受西医治疗,患者口服潘多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213),每日服用30mg,分三次服用,猴头菌片(葵花药业集团(襄阳)隆中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2020636)每日6片,分三次服用。中医组接受消化内科中医治疗方案,患者服用健中益胃汤,蒲公英30g,川芎、柴胡、香附、茯苓、丹参各10g,党参、麦芽各15g,神曲18g,黄芩、黄连、白花蛇舌草各25g,炙甘草8g。倦怠无力、便溏患者加用黄芪10g,泛酸患者加入海螵蛸12g,嗳气患者加入旋覆花8g。患者每日服用一剂药物,分早晚两次服用,服药期间严格控制饮食。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接受胃镜检查根据黏膜改善情况划分为治疗显效(胃黏膜改善范围超过五分之四)、治疗有效(胃黏膜改善范围超过五分之三)以及治疗无效(胃黏膜改善范围不足五分之二)。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处理本次研究数据,以低于0.05作为P值有统计学意义依据。
2.结果
根据下文表1所示,中医组患者治疗后胃黏膜改善总有效率为92.98%(53/57),显著高出预设组患者,(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黏膜改善效果比较[(n)%]


注:与中医组相比,P<0.05。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疾病当中的一种难治性类型,患者发病后胃黏膜的功能受到极大程度影响,功能上的降低伴随有炎性反应。临床上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组织病理活检,该疾病的发生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年龄增长该疾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让有的临床研究者认为人体老年时期胃黏膜退行性变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关。根据统计,胃癌高发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低发地区[3]。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方面,失去进食欲望,有恶心感,会有嗳气,上腹部发病后有钝痛感,较少数患者发病之后会茶树能耐上消化道出血,由于隐性出血存在引发贫血,少数患者会并发舌炎、指甲变脆易断裂。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日常消化功能受到损伤,患者无法保障自身营养水平,营养不足进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到较大影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上极易发病,由于该疾病治愈较为困难,患者因病情也会发生一定的负面情绪,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4]。鉴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疾病密切相关,临床上必须提高对该疾病的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会有长期的消化不良,病情延迁,稍微进食会有明显的腹胀感。中医中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属于“胃脘痛”范畴,西医中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无完善研究,当前研究结果表明免疫、药物、生物等因素与该病的发生有关,中医中认为情志、脾胃虚弱、饮食和先天禀赋不足与该病的发生有关。西医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无特效治疗药物,常使用肠胃调节剂进行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辨证施治原则,从患者整体身体健康状况出发加以治疗,提升患者身体机能以改善患者消化功能。本文中西医治疗方案中多潘立酮属于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药物,能够增加消化道动力,通过血脑屏障发挥作用。猴头菌片能够调节胃肠道菌群环境,改善胃肠道功能,从而缓解胃脘胀痛、疼痛大便干或稀症状。中医治疗方案中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健中益胃汤,可健脾解郁、清热活血、散热化瘀,可起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总之,临床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中医治疗方案,患者胃黏膜修复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病情,建议在临床中应用造福更多的患者。
参考文献
[1]程传奇,王晓素.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9,25(32):190-192.
[2]张希倩.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中医治疗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107+109.
[3]李彩荣.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现状及中医药治疗优势[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3):198.
[4]崔明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中医治疗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2):175+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