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的护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9期   作者:连怡萍 刘楠
[导读] 分析静脉采血的护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连怡萍 刘楠
        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 山东 荣成 264300
        【摘要】:目的:分析静脉采血的护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在2019年9月~2019年12月期间需进行静脉采血检验的800例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中患者各分为4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临床行常规静脉采血;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静脉采血检验结果,分析静脉采血的护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对比两组静脉采血检验结果,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采集标本时间及部位不当、弄错标本、标本送捡不及时等护理因素,均会造成静脉采血标本溶血、凝血、量不准、检验目的与标本不符结果;研究组在护理干预后,检验不合格发生率为8.0%,检验结果合格率92.0%,对照组检验不合格发生率23.0%,检验结果合格率77.0%,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进行静脉采血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可规避护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降低检验不合格发生率,发挥积极影响。
关键词:静脉采血;护理因素;检测
           静脉采集的血液标本检验结果是临床医生判断受检人员健康状态以及诊断疾病的关键,同时也是制定正确、有效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保证血液标本检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1】。静脉采血一般包括血液采集、标本处理、核对以及送检等一系列流程,在这些流程中一些不良护理因素则可能导致标本检验不准确情况的出现,对临床医生的判断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应该分析更好的静脉采血护理方法[2]。本次实验研究随机选取2019年9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静脉采血的患者800例,分析静脉采血的护理因素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随机选取2019年9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静脉采血的患者800例,按照其静脉采血方式的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有患者400例,干预组中男患者有220例,女患者有180例,年龄最大的患者有70岁,年龄最小的患者有6岁,平均年龄为(43.5±6.5)岁,接受疾病治疗的患者有269例,健康体检的患者有131例;常规组中男患者有234例,女患者有166例,年龄最大的患者有66岁,年龄最小的患者有4岁,平均年龄为(41.9±4.3)岁,接受疾病治疗的患者有202例,健康体检的患者有198例。经统计学分析得知两组在基本资料的比较上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可比性显著。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按照常规静脉采血流程完成静脉采血,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具体的方法如下:
1.2.1规范操作护理干预:
       对静脉采血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以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和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并应用正规厂家生产的采血器材,对患者进行采血。
1.2.2标本采集护理干预:
       根据检验项目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真空采血管,对患者进行采血,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护理人员并固定好采血部位,做好皮肤消毒工作,进行静脉穿刺采血,避免反复穿刺及过度挤压采血部位,需多管采血时按照正确的采血顺序采血,按要求确定抗凝剂的使用比例,用合适力度立即混匀含有抗凝剂的血标本【3】。
1.2.3核对标本护理干预:
       采血结束后,再次核对患者信息,检测项目与所采标本是否一致,杜绝弄错标本的风险。
1.2.4及时送检的护理干预:
       在采集好血标本后,缩短标本存放时间,按照要求将采集的血液标本及时送检,避免溶血,减少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4】。
1.3评估对比
       根据两组静脉采血患者,对比两组静脉采血的检测结果情况,分析静脉采血的护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2结果
 2.1分析影响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的护理因素
           在临床静脉采血的过程中,干预组患者运用了护理干预,其规范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流程,对标本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采集,做好了标本的核对并及时将标本进行送检,上述护理因素有效的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常规组患者运用了常规采血方法,医护人员存在操作不规范,采集标本时间、部位不准确,未认真核对标本以及没有及时将标本送检等情况,这些护理因素导致了检验结果不准确情况的出现。
2.2分析两组患者标本检验准确性
干预组与常规组各有患者350例,干预组患者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在静脉采血的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问题就是标本质量问题,包括溶血、凝血以及采血量不准等,应该从这些方面出发,规范相关因素,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采血流程,提高检验的准确性。综上所述,在静脉采血的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包括人员操作、标本采集、标本核对以及送检的及时性等,护理干预对这些因素的关注可以明显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贾红丽.静脉采血的护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06(29):96-96
?[2]向映竹,谢萍.静脉采血的护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05(22):108-109
[3]赖升伟,廖瑜,徐升.[J]静脉采血的护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中国当代医药,2018,25(4):103-105.
[4]谢旭华,雷云坤,刘伟.静脉采血的护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0(5):463-4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