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升利 许子洋 房美思 李亚清 张赫
鸡西鸡矿医院 158149
【摘 要】 目的:研究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实施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和同步放、化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6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将所有患者采用数字法随机分成两组,对常规组33例患者实施同步放、化疗治疗,对治疗组33例患者实施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脑评估转移率和总体评估值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15%)显著低于常规组(36.3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同步放、化疗,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可以有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同时也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全脑放疗;靶向治疗;同步放、化疗;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病情控制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targeted therapy, concurrent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from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Methods: 66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from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3 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current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and 33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targeted therapy. Results: the brain evaluation metastasis rate and overall evaluation valu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15.15%)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36.36%),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concurrent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targeted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treat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nd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 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 brain metasta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targeted therapy; concurrent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adverse reactions; therapeutic effect; disease control
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属于非小细胞肺癌疾病中出现的一种肿瘤脑转移的现象,约占所有非小细胞肺癌的1/4,并且属于临床中常见的肺癌类型[1]。在临床治疗中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通常采用化疗、手术治疗以及放疗和靶向药物等综合治疗方式,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2]。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全脑放疗逐渐被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应用在各大医院肺癌转移的治疗中,本文将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分别使用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和同步放、化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将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33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4.5±3.6)岁;治疗组(33例)年龄33~73岁,平均年龄(46.2±3.8)岁;两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基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同步放、化疗治疗。1)全脑放疗:采用8mV X线进行等中心水平对穿照射,对其参数进行设置后,5次/周,共进行20次治疗,并且其总输出量需要控制在40Gy。2)化疗:所有患者进行全脑放疗的同时对其按照疾病类型进行化疗,其中针对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静脉滴注;针对鳞癌患者采用紫杉醇静脉滴注;顺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358),可根据患者的主要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对治疗组患者实施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其中全脑放疗同常规组。靶向治疗:在对患者进行全脑放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吉非替尼(AstraZeneca UK Limited,国药准字:H20090759)口服治疗,对于有吸烟史以及鳞癌患者可将该种药物采用厄洛替尼[Roche S.p.A.(意大利),国药准字:J20120060]替代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判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包括部分缓解(PR)和完全缓解(CR),治疗总有效率=(PR+CR)/总例数×100%。如果患者的肿瘤体积缩小1/2,且4周内无复发,表示患者部分缓解;如果患者的肿瘤全部消除,且4周内无复发,表示完全缓解;病情控制率=(PR+CR+SD)/总例数×100%,其中稳定(SD)表示患者的肿瘤面积增加小于1/4或者缩小面积小于1/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主要症状包括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皮疹脱屑以及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等。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和例数(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如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脑评估转移率和总体评估值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脑评估转移率和总体评估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5%,常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36%,其中治疗组患者中出现肝功能损伤1例,皮疹脱屑3例,骨髓抑制0例,消化道反应1例;常规组患者中出现肝功能损伤3例,皮疹脱屑5例,骨髓抑制1例,消化道反应3例;治疗组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全脑放疗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并且被广泛应用到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疾病中[3-5]。在临床中多采用全脑放疗+化疗的方式给予治疗,但是由于患者在放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较为剧烈且多,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靶向治疗是依靠分子水平对致癌点进行药物治疗,使药物能够与该位点结合并引起癌细胞凋亡的治疗方法,其治疗具有针对性,并且不会对癌组织周边的器官、细胞等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可以有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同时也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海龙,雷恒,邓青娥,等.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4):7-9.
[2] 柯柳杨,黄白云,程玉莲.同期放化疗后巩固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16):9-11.
[3] 王雪芹,郎跃军.含铂类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8):24-25.
[4] 孙世珺,彭瑶,黄巍,等.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免疫组化与基因扩增和点突变检测的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4):3-4.
[5] 江国文.吉非替尼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8):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