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西连岛渔村“自组织”更新规划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韩旭
[导读] 摘要:传统村落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它们的保护和更新方式的探索是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
        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  沈阳  110169
        摘要:传统村落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它们的保护和更新方式的探索是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以连云港西连岛渔村为例,以历史文化的传承、功能、建设环境、交通、生态等各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基础,探索传统型村落更新的新思路。
        关键词:传统村落;城市更新;西连岛渔村
        1、连岛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历史文化亟须复兴
        连岛面积7.6平方公里,是江苏省最大的海岛,与连云港港隔海相望。从史料记载,自明代开始,鹰游山就有相当兵力把守,主要是抗击倭寇。清代的史料记载:“渔庄聚西岛,层叠自为村”。如今,连岛以旅游发展为主,主推现代渔业文化和码头文化,但实际运作效果不佳。一方面,为解决岛民安置问题所建设的连岛新村住宅,傍山而建尺度过大,破坏了岛内的原生肌理;另一方面,相关配套设施不足,整体环境也有待改善,渔业文化体验项目较单一,未发挥集群效应。
        1.2   地域特色衰退
        连岛的地域特色衰退体现在四个方面:
        (1)在建筑特色方面,以独栋建筑为主,墙身由就地取材的山石堆砌,屋顶为朴素刚直的硬山顶,屋面两坡用当地特色的红瓦或小青瓦铺面,建筑形式和原生肌理非常具备特色。如今,村民为了提升居住条件,大多将老房屋未被保护而是直接拆毁,建筑特色正在衰减;
        (2)在生产生活方面,百姓多年以捕鱼和小手工业为主,靠水吃水的生产生活方式特色鲜明,但为了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传统的渔村生活方式正被商业气氛所侵蚀,随处可见的农家乐产业破环了原有的生活气息;
        (3)在民俗文化方面,地区的文化生活十分丰厚,每年开船前都会做满载会、祭网、开龙眼、开船贴符等活动。但传统的生活方式正随着城市的开发而逐渐消亡。
        (4)在自然景观方面,渔民的房舍紧邻潮头,掩映在山坞翠色之中。出门便是海,推窗看日出,卧床听涛声,屋外浪花溅,环山高下,眺望大海。集青山、碧海、茂林、海蚀奇石、天然沙滩、海岛渔村人文景观于一体。然而在大基建的时代背景下,一些超尺度的地产开发项目正在破坏连岛的原生肌理。
        1.3   建成环境有待改善
        (1)建筑质量参差不齐。西连岛大部分居民区建筑建筑保存状况较差。旧建筑的更新与新建筑的融合将成为地段更新的重点问题。
        (2)空间活力不足。由于西连岛古渔村处于外迁的过程中,建筑均未能进行及时维护,从而导致渔村日渐破败,略显萧条.
        1.4   交通系统不完善
        连岛通过西大堤与城市联系,通过岛内环线连接东西连岛,结构组织单一,如何增强与城市的联系关键。
        1.5   生态环境不佳
        西连岛地段外部生态环境优越,内部生态环境却不容乐观。西连岛渔村与主岛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薄弱。道路阻断了岛内的生态廊道,未能形成良好的生态格局。
        2、西连岛古渔村更新策略
        2.1   西连岛古渔村功能修补
        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承接上位规划的定位要求。西连岛地段定位为“依托船运和渔业资源,以文化旅游、创意研发等文化传承和创新功能为主的现代化渔村”。以传统渔业生产方式为源泉,发展渔业科研及海上牧场,及海产品制造、生鲜产业化,借助渔业体验旅游,集海上居住、捕鱼体验、垂钓体验、紫菜工厂、船舶博物馆等为一体,形成深度旅游项目,形成船舶文化博览区、创意新产业区、海湾公园、渔业文化展示区、游艇码头游览区等六大功能区,使之在继承和发扬船政文化的同时满足当代城市发展需求。
        2.2建成环境修补
        延续城市肌理是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塑造富有特色的建成环境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历史地段总体更新改造中,应尊重原有的城市肌理、强化城市特色,从而延续城市文化的空间载体。通过对西连岛的现状肌理分析,把握现状肌理的特点,并加以整合、修补和强化。
        这里举出四个重点区域的肌理修补举措:
        (1)古渔村主街梳理采用“自水”的模式,建筑肌理保持自发形式,通过连接和重组的组织手法将其重组,内部通过建筑平面的参差形成界面的变化产生庭院式的公共空间,同时公共空间加以串联形成具有方向性的流动空间;
        (2)新渔家采用“自山”的组织手法,保持建筑原生肌理的同时,在空间上通过对渔家高差不同的设计来延续山的意象,同时创造丰富的空间。而渔家新街通过自手法的现代化表达与新渔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创造出供岛上居民使用的公共空间;
        (3)传统紫菜基地对紫菜采摘、晾晒和养殖都离不开离岛暗礁,因此传统紫菜基地采用以暗礁为轴,中心布局的排布方式,同时保持自肌理形成充满活力自由自发的空间结构;
        (4)背山别墅区原生肌理有依等高线排布和顺山势朝海向下两种动势,组织时在尽力保持原生肌理的同时,沿两种动势加以梳理,通过连接和重组将其整合,形成方格式布局,同时梳理出院落空间,引入立体院落设计手法。
        2.3交通网络修补
        对交通网络的修补,重点加强滨水地区的水上交通联系,增强船运能力,加强与东连岛的衔接度,变阻隔为便利。同时,构建以慢行系统为主,机动车交通为辅的复合式交通网络,提升地段的交通便捷性、开放性以及舒适性。此外,还应注重街道空间的塑造,街道尺度应亲切宜人,街道界面彰显文化特色。
        2.4历史文化环境修复
        通过整合古渔老街、渔船码头、紫菜晾晒基地等渔业文化要素,构建适宜参观与体验的历史街区。具体更新策略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通过渔业文化寻迹,缝合各个历史文化要素空间,特别是要建立古渔村与滨水新渔文化空间的联系,重塑渔业文化环境形象和氛围;②将传统渔业的主要的生产流线通过体验方式展示,给来访者以沉浸式的渔业文化感受,提高来访者的参与体验度;③渔船码头、灯塔广场形成造船厂大尺度的构筑物景观特点,对旧建构筑物的更新改造利用,形成空间节点,能够有效彰显渔业文化特色,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空间环境。
        2.5生态环境修复
        生态修复主要包括山体的生态环境修复和古渔村生态改良。拆除历史风貌不协调的建筑,根据现状地形特点进行台地式生态修复,建立起山海之间的生态联系。生态改善工程主要是以生态化方式建设文化体验公园,重塑西连岛的生态本底。此外,还通过绿化道路两侧,建立地段内外山体、公园和街头绿地等生态板块的联系,构建完善的网络化绿地系统。
 
        西连岛规划效果图
        3、结束语
        传统村落更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如今存在现有功能无法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建成环境破败和生态环境衰败等方面的难题。在更新中不仅要做到对物质空间及其文化精神的保护与传承,也要兼顾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和演进。以西连岛为研究对象,在其基础上提出“自更新”概念,研究传统村落的的更新方法,以期达到对其功能及文化的修补、生态的修复以及对建成环境进行整体改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耿雪,杨嘉怡,陈立鹏."城市双修"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更新设计——以南京金陵船厂片区为例[C]// 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9.
        [2] 赵志庆,张晓峰,陈玉珠."城市双修"视角下工业遗产空间更新设计策略——以哈尔滨水泥厂为例[C]//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3] 刘岩,高雁鹏,廖家俊."城市双修"视角下吉林市哈达湾老工业区更新策略探索[J].城市建筑,2018(21):116-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