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游乐设施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探讨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刘畅
[导读] 摘要:近些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  安徽省  230051
        摘要:近些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大型游乐设施的特点、紧急事件特点及应急救援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了大型游乐设施通用应急救援技术方法。
        关键词:大型游乐设施;应急救援;技术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了新时代。这为我国游乐设施向优质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意味着发展必须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但是,目前我国游乐设施的质量管理还不太完善,创新能力不够强,安全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如:2018年4月某市发生的“飞鹰”事故;2018年5月某市发生的“滑索”事故。这些游乐设施伤亡事故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和人们的心里伤害。这些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游乐设施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是建设质量强国、平安中国的创新思维和有效举措。
        1新时代安全管理新形势
        新时代,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安全发展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安全管理的奋斗目标。没有安全,人民的美好生活就得不到保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生命安全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既要解决实际问题又要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各项安全政策的发布,都传达出国家对促进安全事业稳健发展的决心。同时,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为特征的前沿科技正在快速驱动各行各业的革新,如何在科技创新环境下,保证游乐设施的质量安全和推动创新,也成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经营企业思考的问题。
        2大型游乐设施救援现状及难点
        《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监察规定》对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以及作业人员应急救援技能培训和职责要求都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当前大型游乐设施应急救援的主体是各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单位,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普遍存在使用单位救援力量储备不足、救援人员技能薄弱等情况;部分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单位仅有一到两名救援人员,甚至个别救援人员存在恐高情况;应急救援演练只求观赏性不求实战性,应急救援演练形同虚设;缺乏统一指挥、应急救援资源共享和多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支援互救应急处置机制等问题。而大型游乐设施种类繁多,救援方式方法各不相同,尤其一些较高的大型游乐设施,被困乘客高空滞留,如时间过长情绪极易不稳定;救援人员高空作业,稍有不慎也容易产生次生灾难,对救援人员的要求也非常高。真正发生大型游乐设施事故,只靠使用单位自身救援,远远不能满足应急处置需求,极易造成次生惨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大型游乐设施事故也进行了定义,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人员1h以上即构成事故,然而一般大型游乐设施乘客较多、本单位救援储备相对较少,一旦发生困人都是被困乘客数量较多,仅仅依靠自身救援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乘客解救,极易造成事故。
        3大型游乐设施应急处置具体措施
        3.1建立大型游乐设施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及应急处置预案
        中心通过建立从接警到完成救援的全过程协调指挥流程,明确大型游乐设施应急处置的环节要点,规范应急处置程序,使大型游乐设施应急处置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应急处置预案,要求企业明确应急组织成员日常及应急状态下的工作职责;应急救援成员之间合理设置、分工明确;明确应急值守电话,本单位内部信息报告的方式、要求;健全大型游乐设施管理档案,做好设备定期检查、维护和救护用品的登记工作;对操作人员等进行培训,能够做到按规程熟练掌握操作等内容。大型游乐设施使用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在中心的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及应急处置预案的基础上,健全企业内部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并按照大型游乐设施种类,建立应急救援方案。


        3.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虽然我国对于特种设备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监管已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但现行监管体制仍然不太完善、标准规范相对行业的发展仍然存在滞后和可操作性不高。比如,GB/T31258-2014滑索通用技术条件标准,对额定载荷和超载工况并未明确用什么试、怎么试等详细要求。完善游乐设施安全管理规范和标准体系,需要整合和出台:1)尽快制定游乐设施延寿标准。同时,尽早出台大型游乐设施型式试验规则和修订现行设计文件鉴定、检验规程;2)整合安全使用管理和各类游乐设施通用技术条件推荐性标准,补充景区安全管理机构、作业人员配置要求,并统一集成为“游乐设施安全使用技术条件”强制性标准;3)对于非监管类的《小型游乐设施安全规范》推荐性标准进行完善并提升为强制性标准,并出台小型游乐设施监督管理规定,明确监管职责,填补监管漏洞。
        3.3通知强调,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凝聚安全监管合力
        各地区要结合当前游乐场所的安全形势和特点,组织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安全监管。要进一步强化联合执法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排查出的各类事故隐患,要实行台账式管理,重大事故隐患要盯紧盯牢,及时整改销号,在整改完成并确认安全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对发现的各类重大事故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依法处理;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切实做到“检查必执法、执法必严格”。
        3.4深化应急演练,完善防护措施,提升突发情况处置能力
        开展应急演练,要进行风险评估,坚持注重实际、注重效果、不流于形式的原则。演练模拟场景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尽可能考虑并结合紧急情况人流疏散、极端天气、电气火灾和设备极端故障所引起的高空滞留等多项应急响应功能同时发生的综合性演练。演练过程要注重查找应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做出反应,进而完善应急预案、应急机制和防护措施,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对于高空游乐设施,应考虑当救援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到达事故部位,可借助无人机设备辅助开展救援。如遇特殊情况,无法通过设备手动救援复位方式解救高空被困乘客,可借助直升机专用软梯工具、升降梯、高空消防云梯车和直升飞机等装备开展救援。
        游乐设施的应急情况绝大部分发生在使用环节,为了快速处置突发事件,各景区或使用单位(特别是大型景区)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与当地政府、检验机构和制造单位建立基于科学的应急联动机制,并纳入应急救援管理体系中。该机制要遵循以使用单位为主,制造单位为辅,所在地市监、公安、消防、检验机构等为成员单位的原则。
        结语
        通过探讨研究大型游乐设施应急处置工作,希望能够建立大型游乐设施的应急处置机制;使大型游乐设施运营使用单位的救援力量、救援装备储备充足,救援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大型游乐设施自救互救协调机制初步建成,大型游乐设施运营使用单位应急救援合作紧密、通畅、高效,大型游乐设施应急救援响应速度显著提升;大型游乐设施物联网大数据监测系统的初步建立,物联网技术应用监测隐患工作初步显现,安全隐患发生率大幅下降,大型游乐设施专业救援能力将明显提升,大大提高大型游乐设施运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耀光.游乐设施安全操作与维修[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2]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观览车类游乐设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Z].2009.
        [3]郭增乐,吕佳溪,李淑玉.室内小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J].安全,2018,(8):42-44.
        [4]李克荣.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343-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