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赵承浩1 赵配宇2 潘从金3
[导读] 摘要:合理科学的国土空间规划为国家实现快速有序发展的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浙江浙大万维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合理科学的国土空间规划为国家实现快速有序发展的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在规划利用国土空间时引进了先进的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对协调经济和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有重要作用,有利于社会基础设施稳定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实现开发和建设绿色城市的目标。
        关键词:GIS;国土空间规划;应用分析
        1国土空间规划的概述
        由上可知,国土空间规划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是,本轮国土空间规划与以往的国土空间规划相比,还是存在明显的拓展性,即:规划的视角和空间范围从“重城轻乡”到考虑城乡统筹发展,从“重陆轻海”到谋划陆海统筹发展,从“重地上空间轻地下空间”到统筹地上与地下空间的立体综合发展,从“重省域内、市域内规划”到跨省、跨城市的空间协调规划。这就对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规划内容、规划体系与规划方法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土空间规划本质上是对国土空间利用、行业政策协调和政府治理过程进行的战略部署和安排,它是政府管理空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改善民生质量、平衡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的国土空间规划究竟应该被定位为“责任规划”还是“权益规划”呢?或者二者兼有?林坚等认为:“责任规划”是基于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进行的空间管制安排和土地发展权配置,侧重于自上而下的“责任”分解和“责任边界”控制;“权益规划”则强调在考虑土地权利人利益的基础上,对个体开发行为进行引导和限制,关注土地发展权价值的合理显化。由此可见,中国的国土空间规划应当将宏观层面的“责任规划”与微观层面的“权益规划”以及中观层面的“协调规划”有机结合起来。
        2分析GIS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2.1在基础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构建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各个地域可及时上传当地的地理信息数据,可保证各类地理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与有效性。地理信息数据是一项连续展开的工作,工作人员可根据地理信息数据的变化,不断更新相应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地理信息数据的应用价值。为保证地理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工作人员在上传地理信息数据时,还可将当地或特定区域的地理信息数据变化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图表可完美展现地理形态的实际变化规律,可进一步丰富数据库,还可大幅度提升地理信息大数据的质量。在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应用地理信息大数据,可为规划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辅助规划人员及时完成当地的环境、灾害、地质等分析预测工作,可较为准确地判断当地的区域发展整体趋势,实现有效地综合评价,促使国土空间规划、编排更为科学、合理、真实。在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充分应用地理信息大数据,可促使各部门在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各司其职,进一步明确各个部门的各项职能,避免工作重合现象。通过地理信息大数据,可促进各个部门积极沟通交流,促进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如,在规划过程中,充分利用地理信息大数据,有关人员进行深入分析,不仅可完成相应的商业区划分工作,而且可以进一步明确住宅区的位置,提前设计好交通系统。
        2.2在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中的应用
        在国土空间规划之中,最重要的还是人民群众的参与。因为从国土空间规划的目的出发,其最终目的就是使我国的相关产业获得更好地发展,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福利。如果直接从人们日常的生活需求入手,则可以得到更好的相应要求和目标提议。而后公众参与到国土空间规划之中,可以带来两方面的好处。首先就是公众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生活状况,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就是在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之中,也需要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进行一定的信息收集,而从公众之中获取相应的信息数据是最为贴切的。

(1)数据收集便利。在数据的收集方面,如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公众之间形成一定的联系,就可以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反馈管理体制。相关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与一个地区的居民进行一定的信息交流。居民可以针对当地的自然状况以及风土人情给予一定的信息支持。而后相应的管理部门以及人员对国土空间规划做出一定的决策,相应的决策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传输到居民的手中。(2)信息可视化方面的处理。地理信息系统通过一定程度的发展,现在已经可以较为迅速地将相关的地理状态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使得信息更加可视化。简单来说就是公众想要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了解当地的自然状况,可以直接获得自己可以理解的信息。
        2.3在环境承载力及国土空间规划的适用性评价中的应用
        所谓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环境容量、能源资源以及生态服务功能能够支持人类活动的最大限度的能力。虽然我国的资源总量非常可观,但是有一些资源是无法再生的,并且随着经济发展,需要的资源支持越来越多,所以人类的各项活动应该建立在环境的承受范围之内。在对国土空间进行开发利用时,环境承载力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地域不同,环境承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开发和利用国土空间时应该根据该地区的科技水平、经济水平和环境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将该区域内的地理信息大数据作为规划是否合理的判断依据,以此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国土空间的开发规划工作会直接影响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收集分析与环境承载力有关的指标因子是对这些工作进行评价的基础,并且加强对地理国情的监测工作以及环境承载力的分析工作,有助于做好国土空间开发规划的适用性评价。
        2.4在“三区三线”划定中的应用
        “三区三线”作为空间规划底图的载体是指在“双评价”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三区三线”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在综合考虑底线保护要求(永久基本农田、各类自然保护地、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保护等)和社会经济发展要素(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布局、人口集聚趋势等)基础上,科学测算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比例和开发强度指标。本着遵循“生态保护红线只增不减”“基本农田总量不变”“城镇开发边界集约利用”等基本原则,参照生态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划定指南,梳理生态保护要素,开展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于城镇发展现状研究、城镇发展定位和目标分析、城镇发展规模预测、城镇空间格局研究等,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通过永久基本农田现状分析、占补平衡分析等,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统筹“双评价”结果、三条控制线位置,初步划定生态、农业、城镇适宜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提供“三条控制线”边界初划、“三区三线”规划方案比选、冲突检测、方案协调等功能,实现“三区三线”智能划定、成果检验和输出,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
        3结束语
        总的来讲,要想确保国土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就需要以数据信息、科学技术作为基础,而基于地理信息大数据对于国土空间规划而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不断发展,其相关基础数据必然会更为全面,与此同时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的有效发展,在推动GIS技术应用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缪应江.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4):251-252.
        [2]殷明,陈雪洋,陈甲全.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54.
        [3]封殿波.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20,6(8):145-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