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定位及放线监测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余毅强
[导读] 摘要:为满足城市化建设需要,近年来各类建筑工程在我国各地大量涌现,建筑工程测量定位及放线的受关注程度也不断提升。
        恩平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广东省恩平市  529400
        摘要:为满足城市化建设需要,近年来各类建筑工程在我国各地大量涌现,建筑工程测量定位及放线的受关注程度也不断提升。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建筑工程测量定位及放线监测要点,并结合实例深入探讨测量定位及放线监测的具体应用,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定位;放线;监测
        前言:测量定位及放线属于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直接关系着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控制,测量人员专业水平带来的相关影响必须得到重视。为保证测量定位及放线更好服务于建筑工程建设,监测工作的针对性开展必须得到业内人士重视。
        1. 建筑工程测量定位及放线监测要点
        1.1测量定位及放线过程
        在建筑工程的测量定位及放线工作中,准备工作、具体过程、轴线控制过程均需要得到重视。准备工作需关注施工图纸的验收与监督、现场的集中勘察和数据校对、测量仪器的精确程度和资料准备工作完成情况,以此形成科学的放线整体思路、确定实际位置和外线尺寸、做好场地平整处理工作、完善仪器校准级,即可为建筑工程测量定位及放线的顺利开展夯实基础;定位过程需关注既有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基于建筑方格网的定位处理,关联性数据要求的满足、建筑方格网坐标数据与拟建建筑物坐标数值的对比也需要得到重视。放线过程需关注建构引桩处理、龙门板科学设置,有效范围内的定位坐标设置、基坑与龙门板外侧面平行状态的保持同样极为关键[1]。
        1.2监测质量控制要点
        为做好建筑工程测量定位及放线监测工作,监测质量控制可从三方面入手,包括勘察工作的标准化处理、测量方案的科学化制定、完整的测量控制网建设。勘察工作的标准化处理需在工程项目开始前进行,以此对施工场地监管水平进行优化,集中处理误差参数和相关信息,结合测量精度提升基础,即可统筹监督施工计划过程和勘察工作;测量方案的科学化制定需关注施工控制网的相关因素和设置结构带来的影响,以此科学维护施工计划工作与勘探流程间的关系,最终达成精度管理水平与质量管理水平的协同效果;完整的测量控制网建设需结合施工内容和施工要求,以此为依据科学划定控制点,保证尺寸放样和几何关联施工项目效率,程度处理和等级处理效果的全面优化也需要得到重视,建筑工程测量定位及放线监测有效性可更好得到保障。
        2. 实例分析
        2.1工程概况
        为提升研究的实践价值,本文以某建筑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工程由4栋塔楼及商业用房组成,占地面积为30231m2,负二层层高、嵌固层层高、一层层高分别为5.1m、5.6m、5.4m,二层、三层层高为4.8m,四层(换层层)、五层的层高分别为5.9m、3.2m,以上为2.9m层高的标准层。由于工程建筑面积较大,且存在高度不一、布置复杂多变的建筑平面,因此需要对较多控制点进行测量,存在工作量较大的测量放线工作,具体测量需以坐标系统为基础,做到逐级引进、逐级控制。
        2.2工程定位测量控制
        工程定位测量控制需围绕控制轴网引测、平面放样测量展开。控制轴网引测需考虑测绘站提供的本工程轴线点受到的施工破坏,因此工程将D1~D4基准坐标引测至基坑顶部,以此设置于四个角落,地面在打入钢筋后开展了混凝土固定,得到D1-1~D4-4,实际测量引测仅需两个坐标即可实现,但4个点的设置可规避基准点破坏问题;平面放样测量围绕地下工程和塔楼裙房展开。地下工程平面放样测量的难度在于标记不得选择墨线形式,基准线因轴线拉线困难、测设距离远很容易出现破坏,难以固定的基础竖向可能出现跑位、倾斜。为保证定位工作顺利开展,需基于引测的基准坐标引测轴网设置固定标记于基准坐标引测轴网,多次坐标引测可由此规避。基于图纸详细情况,需引测地下室图纸的4轴、9轴、小L轴、H轴,十字交叉轴网可由此形成,同时还需要进行点距、十字线直角复核。完成土方后,基础垫层边线放出需结合基坑周边已标记的轴网,随后进行垫层施工。施工完毕后的筏板垫层的轴线投射需结合周边标记、龙门桩,并保证全站仪与基准点D1-1~D4-4符合,随后弹出轴墨线(4轴、9轴、小L轴、H轴),并放出筏板基础井坑砖胎膜、基础边砖胎膜细线。依次弹出图纸中的其他轴线,即可更好服务于柱子定位控制;塔楼裙房平面放样的难点在于竖向引测平面轴网,因此采用内控制,平面轴网传递基于激光垂准仪投射完成。完成上层平板模板后,穿板孔需设置于梁模板线在下部结构控制线交叉点位置,需存在上下贯通无障碍的留孔部位,基于150×150规格进行平板模板切孔。每栋楼设置穿板孔3个,轴线向内1.5m位置为下部结构控制线要求,十字交叉控制线可由此形成。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基准点传递可通过激光垂直仪和穿板孔实现,激光接收靶需固定于楼面预留孔上,采用有机玻璃制作的激光接收靶,规格为300mm×300mm×5mm,具体如图1所示[2]。
 
                                    图1 接收靶组成
        2.3各分项细部放线控制
        需关注作业层轴线与细部线放样、基槽开挖和基础放线、首层以上结构施工测量放线。作业层轴线与细部线放样需结合施工层投测的轴线控制点,在各点上分别设置经纬仪,对相邻点间是否存在90°夹角进行检测,每相邻两点水平距离基于50M钢尺校测,控制点投测正确性可由此明确。通过检测后,轴线放样需基于轴线与控制点的尺寸关系,基于自检合格的轴线,即可进行细部线的放样,如洞口边线、柱边线。还应关注主要轴线控制桩点的保护,建筑物角桩测设需以主轴线控制桩为依据,基槽开挖边界灰线基于角桩标定;基槽开挖和基础放线需关注坡脚与槽底上口标高测设,需在挖土接近槽底时开展,槽底标高基于拉通线控制,桩位测设以主轴线尺寸为依据,主轴线需存在±20mm内的误差;首层以上结构施工测量放线需通过向上引测首层标高控制线实现高程控制,尺长和温度改正、标准重物的悬挂需得到重视,向上引测需从首层三个不同地方进行,闭合校核、闭合调整的针对性开展也需要得到重视,需做好全高和层高控制,具体误差需分别控制在±20mm、±3mm内。
        2.4楼层控制轴线放样
        各楼层控制轴线放样基于内控法进行,以此完成轴线竖向投测,需预埋钢板于首层底板上并设置基准点,预留200mm×200mm孔洞需在各层楼板相对位置,以此满足传递轴线需要。四个控制点在每次传导时需做好记录和相互复核,控制轴线的部位包括建筑物外廓轴线、楼梯间两侧轴线、电梯间两侧轴线、施工流水段分界轴线等,采用墨线标定轴线与标高线,需存在1mm以内的墨线宽度且保证线迹清晰明确。
        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测量定位及放线监测需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工程定位测量控制、各分项细部放线控制、楼层控制轴线放样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建筑工程测量定位及放线监测路径。为更好服务于建筑工程建设,测量设备的熟练操作、基于新型技术的测量精度提升均需要得到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刘思铭.建筑工程测量定位放线误差控制技术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9):78-79.
        [2]赵坤,关增然.建筑施工中工程测量方面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3):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