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6期   作者:蒋红英
[导读] 在传统形式的数学教学课堂当中,教师大多是按部就班地开展授课活动
        蒋红英
        山东省齐河县第一实验小学  251100
        摘要:在传统形式的数学教学课堂当中,教师大多是按部就班地开展授课活动,并不关注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教师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上,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训练,未能着眼于学生数学能力水平的提升。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时,运算能力是基础性的能力,这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高年级;运算能力
前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运算能力是基础,唯有提升运算能力,学生数学素养水平才能得以提升,这也是学生成绩提升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主要就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数学运算水平提升的策略展开了研究与分析。
一、创建数学教学情境
        长期的题海战术有可能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运算水平,然而此种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对题目的了解程度,只是借助做题数量来对自身运算方面的缺陷进行弥补,遇到创新性数学题目时往往会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灵活解答这些问题。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对传统教学体系进行创新,为学生运算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随着教育改革理念的贯彻,教学情境的创建已经成为普遍使用的教学举措,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致,积极对老师的问题予以解答,也能在教师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的思考,对其中所存在的运算关系进行探寻,结合自身的思考对问题本质予以了解,为运算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述《鸡兔同笼》知识时,教师若是仅仅列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解答,学生们往往只会遵循教师的计算逻辑对问题进行解答,并不会产生深入的解题体验。为了引导学生们深入感知数学问题的本质,教师可以对教学情境进行创建,首先引导学生们回忆小时候见过的鸡、鸭等动物的腿的数量,学生们会积极进行思考,同时学生会充分联想到教师给出的题目,结合生活体验会对题目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将这些数量运用在实际运算的方程式中,为正确答案的寻求奠定基础。
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学习最终需要为生活服务,数学学习更是如此,重点需要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开展有机教学活动。在小学阶段,因为小学生自身比较活泼好动,对贴近生活的知识更加感兴趣,对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课堂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提升学生对生活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水平,为更好地进行数学运算奠定基础[1]。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述《倍数关系》的内容时,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师知识对倍数关系的知识进行传授,之后为学生们提供相关的数据信息,引导学生们对其中的倍数关系进行寻求,学生需要自己进行计算,确定是否能够被整除,课堂不具备创新性的元素,学生未能对基础性的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因此无法开展深入的学习。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课堂上对传统的教学体系进行改善,将数学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们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这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运算水平。教师可以借助这样的问题对课堂知识进行导入,小红在超市帮助同学一同购买本子,本子的单价为2元钱,全班供30人,需要花费的总钱数是多少?在进行计算之后,学生们能够得出相应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全班人数进行调整,调整为40人,再询问学生花费的总钱数,学生在得出结果之后,教师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个数值都能整除3,此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数字均是3的倍数,这样学生们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对倍数关系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将来更好地应对生活实践性问题,提升自身的运算水平。
三、多元算法体系
        每一位学生都具有独立性,在对待同一个问题时,他们的解题思路也可能存在差异性,教师也无法保证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提供的解题思路是最佳的,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专业水平进行提升,解答学生们的疑难问题,传授更加优质的解决思路,为其运算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数学这一学科本身的逻辑性比较强,一题多解的状况时常存在,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们提供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们思维进行发散,为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时,可以引入相应的问题:小红与家的距离为2千米,其步行速度为120米/分钟,那么小红是否能够在20分钟内赶到学校。这一问题主要就学生运算能力进行考研,部分学生对120与20的乘积进行了计算,之后将其与2000进行比对,也有部分同学用2000除以120,用得出的结果与20进行比对。尽管学生的思维存在差异性,但是都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对于这样多元化的解题过程,教师需要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引导学生积极发散自己的思维,独立进行思考,为更好地进行数学运算奠定基础[2]。
总结: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学生数学能力与素养水平提升作为教学的目标,借助有机课堂设计方案开展教学行为,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与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算水平,教师可以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与生活实际建立起联系,关注学生解题思路的多元化水平,化繁为简,引导学生们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徐瑞云. 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 当代教研论丛,2019(08):76.
[2]张文会.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之运算能力培养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2019(31):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