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瑶瑶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学浦路1号回浦中学 317000
摘要: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美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新课标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后,如何对文言文教学真实语言环境进行构建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文言文教学真实语言环境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想法,希望能通过语言描绘情境、提问创设情境、对话生成情景的方式,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真实语言情境;文学素养
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关注每个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并使教学过程伴随愉悦积极的情绪。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应着力构建文言文教学的真实语言情境,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言文的叙述内容和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成果和质量。
一、用语言描绘情境
描绘情境的语言能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用语言描绘情景的过程中,能够深入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在描绘下自主展开思考,全身心融入到文言文当中去,消除与文言文内容的距离感,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深入理解。
文言文具有现代语言所不具备的优点,其语言凝练却表达丰富,用词量少却内涵丰富,语言平缓却情感强烈。教师在真实语言情境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把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翻译成生动形象的口语,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丰富细腻的情感、生动有趣的内容,描绘出文言文中的情景。通过语言的艺术表达,将文言文中的情景再现,使学生 能够在聆听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更有利于后续的学习。教师在朗诵时,可以将作者的生平简介、漂泊经历、抱负志向等内容融入其中,并根据文章的基调与写作阶段,有重点的介绍该阶段作者的遭遇和写作风格。例如在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时,教师可以这样介绍:公元824-826年,刘禹锡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谪至安徽和州做了一名刺史,被当地知县故意刁难。知县让刘禹锡住三间小房且面江而居,刘禹锡欣然前往并写下:“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贴在门前,知县知道后非常气愤,将刘禹锡的住处又前后两次搬迁,最终刘禹锡住在了仅能容纳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当中,刘禹锡在愤怒中写下了《陋室铭》,并请人刻在了门前的石碑上。作者借陋室抒发自己安贫乐道、志向高雅的情怀,使人读来余韵绵长。在教师朗诵后,学生通过对刘禹锡写作背景的了解,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写作心境和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用提问创设情境
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学习解决问题,“问题”贯穿于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谓:“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有疑问才能有所进益。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多提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带着疑问主动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
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提出的问题应具有针对性;其次,提出的问题应与已学习内容具有关联性;再次,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具有灵活性。将问题的提出与文言文的学习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知识吸收。
提问的价值性。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提问时,应着重注意问题的质量和价值。提出的问题应与课程内容紧密贴合, 提问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文章,要在关键处、难点处设疑,问题的数量不贪多,保证质量与价值是首位。有价值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从问题当中受到启发,并能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与理解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提问时也不能过于宽泛,这样会导致学生无从入手。举例来说,在学习《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这篇文章中有几对反义词?分别是什么?两小儿分别从什么角度形容的太阳?为什么两小儿的观察结果不同?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与脉络。
提问的多样性。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教师除了抛出问题外,还可以增加提问的多样性,如反问,追问等形式,步步紧贴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如在《唐雎不辱使命》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问并追问:秦王共有几次不悦?分别是哪几次?作者用了哪些词语形容秦王不悦?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及时给与评价,引用学生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中肯而恰当的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
三、用对话生成情境
“对话”在文言文教学中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当中。对话可以有多个角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生本对话。生本对话指学生对教材等文本的阅读方面的理解。在生本对话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例如在《曹刿论战》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那个部分最能说服你?写出你的理由。”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人物精神品质,而这样的感受是单纯分析课文所不能感受到的。
师生对话。师生对话要求教师创设轻松的氛围,让学生乐于与教师对话,也要给学生足够的话语权和平等的发言机会。例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邹忌结合自身容貌问了妻、妾、客三人什么问题?分别如何问的?让学生举手作答。学生作答完后,教师接着提问,三人是如何回答的?三人的回答语气有没 有不同?然后让学生继续作答。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学生纷纷积极回答问题,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能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主动思考问题并寻找答案,深入理解人物性格。
结束语
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真实语言情境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人物性格,感受文章要义。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提高素养、学生增强参与感,二者形成良性互动。文言文真实语言情境教学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教师应提高自我要求,将它恰当合理地应用到中学文言文教学中。
参考文献
[1]王存伟.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 学周刊,2020(02):17.
[2]胡建伟. 语文文言文教学技巧探析[J]. 成才之路,2020(02):30-31.
[3]党仲年,李正林. 初中文言文教学困境及对策分析[J]. 当代教研论丛,2020(01):25.
[4]杨晓钟. 浅析如何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