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发现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周世珍
[导读] 发现教学法侧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能动性,教师将发现教育法引入语法课堂中,以问题为导向制定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消除当前语法教学策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学生提高了自身独立思考的水平,实现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周世珍  
        山东省潍坊第十中学  261031
        摘要:发现教学法侧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能动性,教师将发现教育法引入语法课堂中,以问题为导向制定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消除当前语法教学策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学生提高了自身独立思考的水平,实现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教育;英语教学;发现教学法
        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学生唯有在掌握英语语法的基本知识、遵守语法使用规则后,才能避免在应用题阶段出现错误。这便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入侧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现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活跃思考。本文将浅谈发现教学法如何深入课堂,旨在挖掘学生的英语学习天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1.发现教学法概述
        发现教学法以“问”为主线,要求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提倡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发现教学法还将传统教学中“讲—练”改革为“问—讲—练”,通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教学实践表明,发现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指导、启发学生,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发现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2.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
        2.1教学手法陈旧
        大部分初中教师仍然采用我讲你听的方式进行授课,在黑板上写下语法概念,要求学生抄写背诵,学生当堂背诵过后,教师进行考核,考核通过,便算作学生掌握了该知识。然而,该陈旧的教学手法只能培养短期记忆和机械记忆,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提高了学生对英语语法学习产生抵触感的概率。
        2.2学生活跃度低
        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是初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法,很难调动学生情绪,学生如果无法对语法知识产生兴趣,仅通过死记硬背掌握语法概念,便难以在强调变通性的英语考试中获得高分。同时,教师因学生成绩不佳,一味向学生加压,布置更高强度的语法练习题,长此以往,将不可避免地陷入死循环,导致学生解题自信心受挫,使其学习热情冷却,造成学生课堂活跃度降低,致使课堂氛围死气沉沉。
        2.3缺乏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忽视了自身的引路人身份,忽略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在追求效率的语法课堂上,教师出于功利性目的,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只注重学生答题、解题速度,却不注重学生的答题情绪、心理活动,这导致了教师无法将问题的难度层次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相对应,使得学生“掉队”现象时有发生,不能有效地拔高学生思维能力层次,也就不能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3.发现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3.1更新教学形式,创建良好氛围
        陈旧的传统语法教学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思路。改良现有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途径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动性。以外研版教材第十单元“春节”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小游戏、情景模拟短剧的形式,创建一个富有趣味性、互动形式多变的教学环境。在游戏中实现师生交流,在竞赛中实现查缺补漏。
        3.2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热情
        初中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认知水平参差不齐。这便要求教师在日常语法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内在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在备课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英语语法基础,通过提问等方式考查学生的真实语法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层,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以外研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同班同学”内容为例,在教师讲解个体名词指具体的人或物,整体名词指个体组成的集体等语法概念后,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提问时,注重将学生层次和问题难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灵活掌握语法的应用技巧,达到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效果,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悟。
        3.3增强师生互动,培养逻辑思维
        发现教学法要求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学生灌输语法概念,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得学生能够进行跳跃性思维活动,进而培养逻辑思维体系,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外研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课“我的家庭”为例,教师应当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并向学生提问:“你是否能从玲玲和托尼的对话中,查出托尼家有几口人”学生正确作答后,教师继续进行引导性提问:“为什么玲玲向托尼提问‘这是不是你姐姐’时托尼回答‘她是’,但玲玲再次提问‘这是不是你的爷爷奶奶’时,托尼却要回答‘他们是’”促使学生发动联想能力,结合所学语法知识回答教师。此外,教师此外还应结合上述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你认为该文中还存在多少be动词用法存在差异的对话”使学生主动进行头脑风暴,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语法使用的规则、规范。
        在当今强调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考验,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素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此过程中,只有教师明确自身引导者、帮助者的身份,通过发现教学法进行课堂指导,增强师生互动、重视因材施教、创建良好课堂氛围,并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才能进一步扩展学生对于英文语法的理解深度。
        参考文献:
        [1]李爽爽.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启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4):150-151.
        [2]杨秀.“发现学习”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