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 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教育领域中的不断深入并实施,如何培养适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社会新人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话题,因为综合性人才是对国家发展最基础的保障。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完善教学内容更是提高教学质量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本文将深入研究如何把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对策支持与帮助。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传统文化 实施策略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而成,是中华文化最核心的部分。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和品德为目的,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文化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较为活跃,也正值思想意识形成和塑造的重要时期,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因此,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和发扬。接下来,本文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有效实施展开相应的对策研究与探讨。
一、依托教材内容,深挖传统文化内涵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为目的,而在当前的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内容的编制中,包含了大量的古人哲学思想,并用凝练的语言表达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基于此,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增加相关知识的储备,提高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解说能力。比如,依据古典诗词、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等对学生进行讲解,将其中蕴含的文化思想淋漓尽致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青春有格”一节内容时,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在编排上就包含有大量的文化素材,文章中借用《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学生要革除自己身上的陋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在相关链接中向同学介绍“慎独”,即使没有别人的监督也要严格自律,保持高尚的道德准则。因此,教师应该多寻找教材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结合点,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二、利用经典故事,弘扬传统民族精神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经典案例,将其中有价值的内容作为授课的引导,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经典故事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仅仅采用传统的单一直接讲授的方式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文化的内涵,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故事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教师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这些经典故事进行角色模拟或者情景再现,创设生动的教学氛围,在充满趣味性的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传统文化的讲解和渗透。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集体生活成就我”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向同学讲解三国时期,曹操手下张辽和乐进面对孙权发兵,互补互助,共进共退,终于大破敌军的故事;齐国鲍叔牙劝阻齐桓公杀管仲,并向齐桓公纳谏要重用管仲,主持政事,才成就了齐国的一番霸业。教师在借用经典故事的时候,要以学生喜欢和乐于接受的方式向其讲解,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增加实践活动,提高传统文化感召
生活即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因此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与生活相连,增加相应的实践活动。因为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仅仅依靠有限的课程理论内容,更要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和实际当中,增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是对所学知识内化吸收的过程。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多种多样的形式可以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比如在传统节日: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中秋节赏月、吟诗,端午节组织包粽子活动,重阳佳节带领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送上爱心,或者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传统文化节日的由来和发展现状,并与同学讨论在现代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或者教师组织学生对中国经典名著进行阅读,在品读的同时学习古人的哲学思想;亦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校园或者文化广场对人们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向大众普及文化知识。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提升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与体会,才能增强传统文化的感召力。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学科,其中凝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思想,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借助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和教学案例,并增加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促使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培养出赋有文化实质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新人。
参考文献:
[1]杨超斌.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20(02):24-25.
[2]王欣.借道德与法治课堂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