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镇远古民居的生态智慧探析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李海涛
[导读] 摘要: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在结合实地考察经验的基础上,首先对贵州镇远古城做了基本概述,然后分析了镇远的城市格局,最后从民居选址、空间构成、营建方法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分析了贵州镇远古民居蕴含的生态智慧,以期为现代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一些灵感。
        中机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在结合实地考察经验的基础上,首先对贵州镇远古城做了基本概述,然后分析了镇远的城市格局,最后从民居选址、空间构成、营建方法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分析了贵州镇远古民居蕴含的生态智慧,以期为现代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一些灵感。
        关键词:古民居;贵州镇远;空间布局;营建;生态智慧
        贵州镇远古民居属于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与文化底蕴的山区传统建筑,它很好地借助了山区生态环境优势,充分显现出贵州各族人民借山而居,在山区中成功开拓自我与家人居住空间的巧妙智慧与伟大力量。深入研究贵州镇远古民居群落的生态文化理念与高超营造智慧,不仅可以唤醒人们对古民居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也可以更好地传承我国古代文明,通过一定方式,实现古为今用,更好地指导我国现代民居的建设发展。
        一、贵州镇远概述
        贵州镇远从区域上隶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镇远古城占地3.1平方公里,古城中的寺庙、庵堂、馆祠、亭阁、宫阙、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镇远古城是一个完全由名胜古迹集成的“传统文化迷宫”。
        镇远古镇是一座充满崇尚山水文化、崇尚和谐精神的古城。自古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域外各国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包容性文化,有“传统文化迷宫”之称,青龙洞留下的富有哲理的格言、对联等可佐证。当时地方京剧、花灯戏、河灯、社火的繁荣,商业与军事的格局合理,城外防御军事体系浑然天成,体现了“威镇远方军事的强驽之首”而“云南丽江之末”的军事演变过程。充分发挥了雄霸黔东大门军事堡垒和中国南丝绸之路作用。
        二、贵州镇远的城市格局
        从我国传统古风水角度而言,镇远是一块“山雄水美”,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它地处群山环抱之中,东边是笔帕山与中河山,即我国传统风水中的“青龙”山;西边是平日山和西秀山,对应风水中的“白虎”山;北边是能够为其遮挡南下寒流的石屏山和天枢山,对应中国风水中文化中的“主山”;南边矗立着五老山和龙头山,对应中国风水文化中的“案山”;而中部则统一称之为“砂山”。这样群山就造就了镇远城这个北高南低、藏龙聚气的吉祥穴地。再加舞阳河在镇远城内自然大幅度转弯,自西向东将镇远古城一分为二,这样就形成了一幅天然的太极图,使得整个镇远城负阴抱阳、文武相合,日月相应,灵气自溢[1]。
        镇远古民居既有江南庭院的风貌,又有山地建筑的布局,这种江南与山的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民居建筑的布局,这种江南与山地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名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三、贵州镇远古民居生态智慧解析
        目前贵州镇远仍然保留着大量古民居建筑和较为完整的规划建筑风貌,由于居民的正常居住,贵州古民居的生活场景得以延续,贵州古民居的生活内涵与空间内涵得以继续发展,传统贵州古民居蕴藏的生态智慧还能活生生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民居选址上的生态智慧
        基于贵州镇远本身是一个山水城市,所以很多古民居建筑都遵循着依山傍水的选址原则。但比较特别的是这些古民居虽然傍水,但并非完全靠近水边,而是将位置选择在山的脚下,河流的上方。这主要是因为镇远自古就商业繁贸、漕运发达,将码头建在水边,将民居位置选择在水止,就可以完美地规避在灾害年份民居被洪水淹没的风险。而镇远城的山脚下,一般都是高差较为复杂的山地或台地,这样就非常符合中国传统风水格局中的“负阴抱阳”祥和理念,适宜营造吉祥院落,打造宜居生活环境。而建筑在这种环境下的民居庭院一般在空间结构上都属于不受固定模式限制的自由平面式,这样可以最大化利用可建筑空间。且由于高低落差,很多庭院平面都处于不同等高线上,从而使得院落内部呈现出一种高低错落之势。而依据中国传统理念,山水本身就是自然中的灵性之物,庭院门选择在对山面水位置,就可以与自然和谐相通,构建“天人合一”的绝佳生态关系。这既表现了古民居设计者对自然的崇敬与对自然空间格局的高度认可,也蕴含着民居主人力求自我置身自然,与自然共生的价值追求[2]。
        (二)空间构成上的生态智慧
        城内古巷道狭长幽深,其结构错综复杂。这些交叉衔连、互相达通的巷子,组成了镇远古城生生相息的血脉。古井遍布全程、形状各异、有圆有方。

有的形如猪槽,有清澈见地的自然浅井,也有深达余丈的吊井,古井春夏秋冬盛泽不涸。
        镇远古民居把中原四合院的原型,搬到山上改造成山屋,吊脚楼、回廊等多种形式的山庄式院落。既重现了江南庭院的风貌,又 体现出山地建筑的布局;即有堡垒式的森严,又兼有商贾大户的豪气。这些建筑是木石结构的完美结合,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花草鱼虫,大处则显出挥洒自如的豪放,它们是明清时代“西南都会”人们安居乐业的真实写照,又表现出商人财源通达的商业理念。江南与山地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民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观。镇远的民居建筑中最绝的就是“歪门邪道”了。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决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邪”(斜)道。老住户们说这“歪”与“斜”是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以南为尊”是一种富贵之相,又能“财不露白”。
        从庭院空间构成讲,贵州镇远古民居一般采用的都是外封内敞式空间格局。这种空间格局既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封闭空间理念,又亲近自然。很多街巷空间都是砖墙砌筑的实体空间,鲜有窗户朝外通风打开。这种特色的空间构成既能够有效解决当地湿热气候环境中的建筑遮阳问题,又具有安全防盗的实用作用。在当地古民居常见的空间构成中,一般庭院中部都会建筑一个方形或狭长形的中庭院。这些中庭院的普遍特征是式样较繁多,不注重东西南北的地理朝向,但总体面积都比较狭长短小,目的是起到完美的遮阳作用,防止阳光地过多地射入院落。而且这样也可以很好地解决庭院四围建筑的通风、采光等一系列维和问题。
        (三)营建方法上的生态智慧
        从营建方法上讲,许多镇远古民居的屋盖系统发挥着显著的双重作用。不仅具有一般维护和基本的遮风挡雨功能。而且在完成遮风挡雨重任后,就维护层面而言,它还在房屋顶部与整个屋体之间多了一个架空式的通风隔离层。建筑者可以为这个隔离层配置多种形式的通风气窗或百叶窗。这样既完美发挥了房屋建筑基本的遮风、挡雨、遮阳作用,又有效解决了建筑遮阳后其空间内部的空气置换与空气流通问题。较好地实现在了在高度密集居住环境中,人与自然彼此协调、和谐共生的依存关系,显著提升了居者的环境品质[3]。
        从民居建筑自身结构体系上讲,很多镇远古民居的建筑式样都属于典型的上下两层木结构穿斗式结构体系,其中的砖木是基本的支撑结构,这种建筑结构体系也是四川秦巴山区一带的汉民居常采用的建筑结构体系,非常类似北方的四合院,实用空间划分得十分明确。整个庭院为独立的封闭式空间,屋宇、院落以及天井都是构成这个封闭空间的必要因素,然后多种因素巧妙组合,构建出阴阳相成、虚实相间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水秩序。
        (四)建筑材料上的生态智慧
        镇远古民居在建筑材料上始终秉承着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的青砖、木、古材以及灰瓦材料,营建出自然古朴的民居群落。当地的煤矿资源虽然谈不上丰富,但也能起到充足的支持作用。而且贵州本身位于植被丰茂的林区,在建筑中大量以木材为原料,本身是绿色概念的一种显现,既能够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又践行了保护自然,使建筑充分和谐融入自然,力求天地合一的价值追求。因为镇远靠山,所以当地取石方便,在镇远古民居中大量应用了具有耐久性和重复利用性的高山石材。而就维护结构与屋宇填充结构上讲,镇远古民居一般是砖石混用。以灰瓦构成整个屋盖系统的木结构,在具体铺设中,建筑者一般都是在穿斗式木结构体系建设完成后,将瓦铺设在檩条上。虽然这种轻盈简洁的建筑结构,不像北方屋宇房顶那样铺设一层厚实保温隔热屋,但也充分利用了空气换热层的作用,巧妙获得了保温隔热的效果,有效确保了房屋的冬暖夏凉[4]。
        结语
        综上所述,贵州镇远古民居在选择、空间构成、营建方法、建筑材料等方面,都彰显出了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共生、力求天人合一的生态发展理念,在促进人、自然、社会三者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研究其生态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优化现代城乡村镇规划,更科学地进行房屋建筑设计,最终切实有效践行绿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观。
        参考文献:
        [1]龙佑铭.贵州民族建筑的生态智慧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9,(8):94-99.
        [2]吴桂宁,黄文.建造角色视野下民居建造方式的演变研究——基于贵州省雨布鲁村石构民居的案例[J].南方建筑,2018,(4):63-67.
        [3]高培.贵州西江苗寨传统民居木墙体系形态特征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6,42(4):116-119.
        [4]高培,董晓婉.黔东南苗寨传统自建木楼屋面形态地域性特征及现代启示[J].林产工业,2018,45(10):36-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