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应急预案演练的做法与效果

发表时间:2020/9/2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周亮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国家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建设越来越重视,特别是近几年,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应急管理方面的规定、办法及相关要求。
        天津岩海华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随着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国家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建设越来越重视,特别是近几年,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应急管理方面的规定、办法及相关要求。各类企业作为安全生产事故类突发事件的应急责任主体,在应急预案编修订、培训、备案和演练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如何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是每个高危险企业面时的问题,通过对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是提高企业应急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演练发现我们在应急预防、准备、响应及恢复过程中的不足,针对不足改进应急的各项措施,然后再演练,再改进。这样推动整个应急体系的持续改进,大力提高了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
        关键词:应急预案演练
        引言
        为了提高全院医护人员的应急综合能力和抢救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危重病人救治流程,我院医务科、护理部组织科主任、护士长学习并参照临床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1],结合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专科应急预案,组织培训,同时在各临床科室进行预案演练实施。经过一年多的培训与演练,医护人员的专业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1研究方法
        1.1增强护士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理论考试中护士均知道在抢救过程中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述核对一遍,但是在早期的演练中很多护士,尤其是低年资护士易忽视了复述核对环节。药物三查八对制度是核心制度,理论上人人知晓,但实际操作中很多护士易忘记操作中及操作后查对。强化演练培训后,复述核对、操作前、中、后查对行为常规流程化。临床一线护士普遍存在阅历少,经验不足,观察不到位现象,对患者病情变化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判断。以患者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时的情景模拟演练为例,经过反复的情景模拟演练后,遇到患者早期出血症状时即便低年资护士也能及时判断,把演练情景再现,根据演练流程的记忆,给予及时处理,确保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有效的救治。
        1.2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4大科室风险管理组.病区风腔管理小组三级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建立护理风险信息网络,定期召开安全风险分析会,及时沟通护理管理及护理业务方面的信息,发现护理风险隐患,及时评估及制订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护理应急预案演练由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控制与实施。
        2应急预案演练实施步骤
        2.1.演练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培训。急救方案确定后,组织全科人员学习与病例有关的理论知识及急救技能,以及医护人员应急状态下心理素质的培训,以采取及时、准确的应对措施。确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教材,制定应急预案演练流程及考核标准,确保培训有效。第二阶段:演练过程。由科主任与护士长主持演练,整个演练过程、项目、内容、实景与临床抢救尽量一致。由工作人员扮演病人家属,模型人扮演病人。护士接到呼救信号后迅速实施急救程序,通常由2名护士、1名医生参与。方法:急救护士甲接听呼救电话后,通知医生及护士乙迅速准备抢救用物:如抢救车、除颤器等各科急救仪器设备,物品床边定位放置,等待病人。病人入院后,护士甲定位于病人床头右侧,负责维护气道的通畅,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用药,协助医生胸外心脏按压等;护士乙定位于病人床尾左侧,负责心电监护、除颤、药物准备及记录等;医生按照ABCD法则进行急救处理。整个抢救过程按预案演练步骤进行抢救,历时20~30min。在应急预案演练过程中,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以及科主任、护士长、科室医护人员全部参与现场观摩,以增加临床体验并查找存在问题。第三阶段:分析总结。演练结束后,全体人员进行讨论分析、肯定成绩、查找问题,最后,由医务科长及护理部主任对医疗护理两方面的模拟演练进行总结。第四阶段:再次演练。

在总结分析基础上,由护士甲、乙和医生再次演练,强调程序完整、定位配合,展示一个全面、完整、标准的应急预案演练过程。
        2.2演练过程中的持续改进
        通过猝死浪用呼吸机时突然停电、病房发生火灾等场景的模拟演练,发现并改进现行应急预案中的关键环节。如:抢救车内常备有简易呼吸器,因此,将病人猝死应急预案中行心肺复苏术时由“口对口呼吸进行肺功能复苏’7改为“用简易Jj乎吸器进行正压通气”,更符合临床实际情况。根据以往应急预案中对参与抢救人员的任务分工不明确,在实际演练中当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护士进行呼救后.随后赶来的医护人员容易混乱,造成人力和时间的浪费。因此,应修改和完善应急预案,明确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护士在抢救病人时,对随后赶来人员如何进行安排和指挥,护理风脸管理委员会将此制作成流程图并下发至各护理单元。
        3讨论
        3.1模拟应急预案演练的作用是对抢救过程进行周密思考、果断应对、默契配合与协调,且依赖于各角色和各种技术整合为一体的行为模型,即ABCD法则行为模型,使临床复杂多变的病情得以再现,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临床急救水平和能力。应急预案演练全面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整体协调能力和综合能力。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使医护人员能够系统地、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充分体现了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控制性。
        3.2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通过应急预案模拟演练,发现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如抢救分工不明确,物品准备不充分,法律意识淡薄,行动迟缓,未能争分夺秒地实施现场救护措施等。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组织护士再次演练,并将各项护理操作技能及病情评估判断、配合抢救等各环节贯穿于整个演练过程中,从而提高护士急救应急能力,真正达到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风险应急实战有效性的目的。
        3.3急救预案的实施,加强了急救现场组织管理,使救护中物资充足,层次分明,任务清晰,有效地维护了急救环境,保证急救的有效进行。通过情景模拟培训,应急预案演练使医护人员系统地、全面地学习应急预案和模拟急救实践操作全过程。通过反复操作,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医护人员在抢救时训练有素,把模拟训练中获得的技巧充分应用于临床工作中,极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结束语:
        应急预案演练可通过对急诊急症案例进行现场模拟来促进护士应急能力提升,可培训护士综合素质。应急预案演练不同于真实急救场景,但是场景逼真,护士在急救操作中,可思考急救操作流程,可促使护士急救协调及配合能力明显提升,对比真实场景,护士可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并促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升。我科,每季度均需要定期开展急救基本操作知识培训以促使护士熟练掌握急救基本技能,促使护士明确如何进行正确急救用药、简易呼吸器使用及心脏按压等,促使护士应急处理协调能力明显提升,可促使护士在应急状态下心理素质明显提升,可促使护士在急救技能培训中明显缩短基本操作时间。对于急诊急症患者来说,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对于该类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尽早抢救可明显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护士需要给予患者实施有效抢救并促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本组研究结果:观察组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抢救成功率均明显更优,对比对照组护士,差异显著。结果说明,应急预案演练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综上,实施应急预案演练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护士综合能力,可明显缩短基本操作时间,可明显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池金风.临床护理应急预案程序[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57-64.
        [2]邓秋迎.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的影响素质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5,20(11):73-75.[3]李何玲,胡宁娜,冉利.运用情景模拟训练提高护士沟通能力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43-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