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冰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南安小学 511340
摘要: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教学活动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发展科学素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科学创新在新课改背景下成为一种趋势。实验是科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组织科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创新科学实验,便于使学生获取科学乐趣,积累科学经验,发展创新能力。在本文中,本人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创新材料,激发兴趣;丰富方法,引导探究;拓展课堂,自主操作这些方面入手,就如何创新科学实验,使学生获取学习乐趣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教学策略
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对于广大的小学科学教师来说,创新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尤其,创新实验,是出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所谓的创新实验,是以教材实验为基础,对实验材料、实验方式等进行创新所形成的新的科学实验。创新实验相较于教材实验而言,新颖有趣,是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创新实验本身是一项创新活动,便于学生们通过切身的体验,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获取科学创新乐趣。那么,我们要如何在组织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创新科学实验呢?
一、创新材料,激发兴趣
科学实验,简单地说是操作相关材料,展现现象,总结规律的教学活动。实验材料在科学实验中起着基础作用。创新实验,需要教师对实验材料进行创新。尤其,实验材料是以实物为主要形式的,形象直观,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是激发科学实验兴趣的利器。科学实验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生活化的教学要求。此要求指导着教师在创新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打破教材的限制,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挖掘丰富的科学材料,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点燃学生的实验兴趣,驱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
以“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为例,在实施教学之前,我从生活中搜寻了常见的铅笔和报纸。利用这些生活物品,我准备在课堂上,将报纸展开地平铺到墙壁上,接着,用铅笔在报纸上进行摩擦,松开手,预测学生们会发现报纸贴在墙壁上。之后,我掀开报纸的一个角,慢慢地松手,预测学生们发现报纸被吸回到墙壁上。然后,我慢慢地将报纸从墙壁上揭下来,预测学生们会听到静电的声音。如此利用生活材料,不仅实现了科学实验的创新,还使学生们对实验现象产生探究兴趣,便于深入地探究静电现象,潜移默化地发展创新意识。
二、丰富方法,引导探究
科学知识是对科学现象的高度概括,之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设计多种多样的实验,是为了借助实验,将科学现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们,使学生们通过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发现科学规律,总结科学本质,建构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创新实验的实施,同样要实现此目的。学生科学探究实验,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引导。教师的教学引导,是以多样的教学方法作为保障的。因此,在创新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创新实验材料,还要丰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驱动学生们一步步地进行科学探究,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为形成科学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以“水能溶解物质”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我先为学生们展现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食盐、红糖、沙子等,要求学生们观察这些物品,看看它们有怎样的特点?在自主性的发挥下,学生们从颜色、形态、大小等方面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立足这些答案,我继续引导:刚才大家使用的方法是看,那么,除了看之外,你觉得还可以使用哪些方法进行观察呢?联系已有学习经验,学生们自然给出闻、尝等方法。之后,我提出问题:那么,将这些物品放到水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要如何将这些物品放到水中呢?在放入水中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而且,学生受到个性差异的影响,会创新性地给出不同答案,如此为创新实验的发展指出了方向,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一举双得。
三、拓展课堂,自主操作
学生是科学教学活动参与主体,是操作科学实验的主人。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奇思妙想地给出不同的实验方法,实现科学创新。那么,在组织了课堂教学活动之后,教师要延伸学生的“创新”,设计具体的操作任务,鼓励学生们联系已有知识储备和实验经验,自主地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操作,从而成为创新实验的参与者,潜移默化地发展创新能力。
比如,在组织了“生活中的静电”之后,我鼓励学生们在课后搜集其他的生活物品,设计实验,验证静电的存在。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科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立足课标要求,选择生活化的实验材料,丰富实验教学方法,拓展科学实验课堂,实现实验教学的创新,使学生们通过体验创新实验,乐于学习科学,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龚云锋.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开展创新实验[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S1):91-92.
[2]向长红.创新实验在小学科学课堂的运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8(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