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贵州省黔西县桂箐中学 55150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也逐渐形成并完善。从提升教学效果的角度讲,小组合作能够促使学生在集体氛围中进入到知识生成过程,并经过生生、师生对话交流开拓思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能够减轻课堂讲解负担,在整体把控中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归纳反思,优化教学过程。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引言
在现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教学实践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一面深入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要求,夯实理论基础,一面做好总结反思,从实践中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即通过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构建合作学习过程,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小组合作评价等操作积累实践经验,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与完善。
一、目前初中化学课时的不足之处
(一)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质量。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的速度和成效,其多重视于水平较高的化学合作小组,而对于化学水平较低的合作小组则比较忽视,导致小组成员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渐降低。为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运用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顺应时代潮流;提倡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各个合作小组,让所有学生均能参与进课堂,体现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与高效。
(二)在与小组交流学习中忽视教科书
随着对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重视程度提高,多数教师对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逐步提高。但教学运用小组在协作交流学习中采取的措施需要改进。许多教师在协作交流学习过程中忽视了教材等知识的深化,这个问题降低中学化学课程的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改进这个问题。
二、构建合作学习过程
合作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每个人在学习中都会遇到困难,而“向他人求助”则是合作学习形成的基本动机。
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度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构建,为合理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个体在学习中感受到一定难度,并产生合作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制取氧气”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为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并为学生提供自主操作的机会,教师进行巡视检查。但是,一些学生由于操作不当最终失败,如气体排出没有及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了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收集气体不够纯等等。针对这些实验操作现象,一些学生一筹莫展,找不到优化改进的方法。针对此,教师则设计了合作探究任务,要求学生依托小组进行合作沟通,针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交流合作,合作过程可以是组内、可以是组间,也可以与教师进行互动沟通。这样的实验过程构建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促进学生在合作中产生强烈的动机,并让合作学习有的放矢。
三、坚持问题导学式教学,拓展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深度
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实验成功的乐趣,激励学生思维活跃能力从而发问,让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通过解决学生问题,师生互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寻找有效途径来解决探究过程中的问题,这样学生的问题会不断增加课堂气氛也会逐渐升温,从中也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在制取氧气中可提出以下问题:如何在使用前检查制取气体装置气密性?试管加热注意事项有哪些?试管稍向下倾斜的原因?棉花放试管口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过程棉花的作用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收集到氧气,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可用什么方法?实验结束后,先把酒精灯移走还是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为什么?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并在过程中做适当点拨,引导每个小组成员对每个问题都进行认真探究,每位同学都应该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发挥小组成员的优势,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探究过程获得成就感。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如在讲氧气性质时提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现象,从这知识引出生活中实例分析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会烧得更旺的原因?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与态度,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效率,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进行有效的互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小组学习能力。但是教师可以合理地组成小组,让小组成员学习化学知识小组集体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合作精神,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秀裙.试论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新课程导学,2019(18):66.
[2]施海健.小组合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13):37.
[3]徐健.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