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18期   作者:林文惠
[导读]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国家在初中生实验探究能力这一方面给予了很大的重视

        林文惠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第五中学   355402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国家在初中生实验探究能力这一方面给予了很大的重视。在初中物理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科学的探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更加注重学生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提升他们的物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自主探究能力;能力培养

        物理实验是物理课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做实验可以亲自观察现象,并分析过程,最终得出结论,这是理解物理的必要学习过程。而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可以发现新问题,创新思维,更加透彻了解事物的本质。教师必须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物理实验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以兴趣为引线,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兴趣永远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第一法宝,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物理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进行物理实验,相信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有趣好玩的实验会推动着所有学生去探索真理,使他们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在进行光现象实验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神奇的分身术”这个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去探究。实验器材:透明玻璃杯,硬币一枚,水。实验过程: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再放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到某一个位置时,可以看到两枚硬币。有了这个魔术般的现象后,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就愿意去积极探究,最终确定看到的两枚硬币均为虚像,其中一枚是硬币通过水面折射而成的虚像,这枚硬币虚像比实际的硬币要高一些;另一枚则是通过杯子侧面的水折射而成的像,此时的侧面水柱相当一个凸透镜,从而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我们未看到硬币的“真身”,只看到硬币的两个“化身”。
二、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能够更好的抓住每个实验的侧重点。学生一旦感知到有些实验现象与自己的认知不一致时,一般都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希望寻求原因,形成探究行为的意向,如此有助于让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进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猜想,随后经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最终得出实验结论:(液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在物理的实验过程当中,细节非常重要,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说:进行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当物体进行静止时,两个力的关系是什么?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时两个力的关系又是什么?通过两个不同的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等大)方向相反(反向)同一直线(共线)同一个物体(同体)。


三、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就是提出问题,在实验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假设或者疑问,教师都得认真对待,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将他们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出发点。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进行“探究电阻的影响因素”这个实验的学习时,在猜想环节学生可能会猜想到电阻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种:导体的材料,导体的长度,导体的粗细,导体的温度,导体的电压,导体的电流。此时,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猜想,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改变这些因素一一进行实验研究,最终确定影响电阻的真正因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以合作为纽带,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现阶段部分的学生思想不够独立,与人沟通协作能力较差,遇到问题就慌乱,分析不够全面。那么,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不同认知能力和性格进行分组。如此可以有效提高同学们之间的合作能力,让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较差的学生,形成一个良性的探究氛围,让学生之间形成凝聚力,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强化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教学中,尽管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很快得出成像规律。但对于为什么要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的位置,以及光屏上得不到像的其他原因等问题时,大部分学生的个人能力不足,很难完整准确得到答案。此时,就可以让实验能力强些的学生引导讨论,收集不同想法,分析得出可能和位置有关后,合作探究仪器摆放在不同位置的情况,甚至改变物距时分别移动蜡烛或移动透镜,彼此协调合作,这个问题就很轻松解决了。
五、以生活为目标,拓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物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实验教学必须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验过程当中,通过实验探究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动力,拓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为什么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为什么有下雪不冷小雪冷的说法?为什么雪糕在接触空气时会“流泪”?等等相关问题,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调动学生对于物理的向往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物理实验当中必须引导学生,建构相关的物理体系,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必须让学生自己去进行独立的实验,解决实际的问题,真正的去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发挥主观能动性。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大部分的知识都是通过实验观察、实验探究得到。教师在物理实验中扮演的角色是成为帮助学生获得、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提高实验探究能力的领航人,教学中一定要确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保护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肯定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葛昀.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 知识文库, 2019, 000(002):P.115-115.
[2]刘沁心.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 2015(10):32-32.
[3]王夕展.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 2015(28):66-66.
[4]潘李春.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 甘肃教育, 20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