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双沟镇中心小学 236800
摘要:小学生比较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数学课堂要在教学生教材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探究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基于创新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创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也随之创新。创新之策略源于课程总纲,运用于教与学之中,其是对数学教学内容、模式的新要求,贯彻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接受新概念入手,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养成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
一、探究规律,培养创新意识
绝大多数数学内容都是有迹可循的,让学生掌握数学规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一起探究数学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方法验证,通过大胆的猜想和想象让思维有更多的拓展空间。数学里有很多值得被发现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掌握数学规律,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发现其中的奥秘。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创新思维,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的数学练习中做到行云流水,也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到来,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当下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不仅仅丰富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资源,还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教师也应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多利用现代信息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上课。教师在为学生制作课件时,要根据当下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效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例如,在学生们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单纯地用粉笔在黑板上为学生画图,学生很难理解。自从用了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图形来为学生制作出好看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学习。
来自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的学生就会立刻想到之前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呢?因为是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紧接着,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立体图的产生过程等等。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不容易理解的图形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不仅仅创新了教学模式,而且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在合作与竞争之中体现乐趣
当今社会处处充满着竞争,正如口头语“挑战与机遇并存”,那么除竞争之外,还得有合作精神,合作对将来从业、与同行共事都有一定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就要从小抓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合作学习的课时,如制作几何立体图形,学生使用剪刀,粘贴制作出各种不同的学具,是同学之间互相配合协作的成果。还有经常性的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情境,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的思想。通过竞答、竞猜等竞赛活动,促使学生产生上进的动力。而合作又使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合作,解决了难题,获得了新的知识,增进了学生的情感交流,不但有益于数学学习,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创新能力
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既讲究科学性,更强调创造性,着力创造良好的育人方法,使学生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并从学习数学中提升自身的素质,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数学里有很多乐趣,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学生必须经过实践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净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开展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数学活动,将书本知识延申到实践活动中,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课本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创造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不是简单的书本教学,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发现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环境中勇于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也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长久的发展会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让学生有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贤鑫.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生活化的创新实施[J].华夏教师,2019(31):84-85.
[2]梁彦.谈如何通过打造优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