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洪
自贡市外国语学校 643000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下,课堂讨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各种课堂改革模式中共有的一个必备环节,处理好了,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教学更具活力,文章针对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使课堂讨论更加精细化,承载内容更加有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讨论;教学研究
一、初中数学课堂讨论的意义再思考
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应重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并以自主,合作,探究等作为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结合,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体现以人为本,围饶人长远发展的育人理念,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落实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大素养的养成,这一切都是以课堂互动为载体,课堂互动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课堂讨论,可以师生集体讨论,也可能生生小组讨论,亦可组间交流,极大的增强了学生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把控好初中数学课堂讨论,便能更好的实现数学育人的目的。
二、初中数学课堂讨论的应用再思考
1.寻找灵活多变,万变不离其宗的课堂讨论模式
讨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交流想法,实现思维的碰撞,打破思维的局限,从而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思考问题更加灵活。然而,若组内成员在不经思索的情况下参与讨论,在没有想法的情况下交流想法,效率极低。所以,我认为课堂讨论中必不可少的一不环节是自主探究(当然,有时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也可把讨论内容先分发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完成自主探究环节)。
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某个问题的讨论合作学习,达到某种效果,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过于离散,学生无法想到,但问题又确有讨论的价值,此时,教师的引导又至关重要。所以,我认为教师引导环节在课堂讨论中适情况而定。
例如:分别用定长为L的线段围成矩形和圆,哪种图形的面积大?为什么?
(如图:设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为C1、C2,则C1=C2=L)
师可先作引导:
师:在不知道图形面积情况下,要比较两图形面积,首先需要做什么?
生:算出两图形的面积,进行比较。
师:仅用L能表示出矩形面积吗?可否引进一个变量来帮忙?
生:不能,可以设其中一条边长为,则与之垂直的一条边长为。
师:要注意的取值范围。()
师作这样引导的目的有二,一是问题对学生本有一定难度,需教师抛砖引玉;其二是让学生体会分析法解决问,要解决什么问题,就得先解决什么问题。
既然是课堂讨论,合作交流自然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讨论交流,就不再是课堂讨论了,小组讨论结束后,问题并未得到规范化处理,组内结论正确与否需要一颗定心丸,于是集体规范环节必不可少,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后,教师得有画龙点睛之处,即要从数学思想方法上去归纳小结,其一让学生养成反思解题的习惯,加深对题型及知识的认识;其二是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时的作用,慢慢的学会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所以,归纳起来,课堂讨论模式如下:
教师引导---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规范,归纳小结
这四个环节视具体情况取舍,教师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引导,如小组讨论整体遇到困难,教师可临时引导助其突破难点。
2.组织精细化的讨论过程
讨论过程的组织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工作需要做好,一方面是教师上课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做的准备工作。
教师上课的准备工作。
选择讨论的问题是教师的首要工作,问题的选择我认为首先应蕴涵数学的思想方法,如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殊到一般,类比思想,转化思想,数型结合思想,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综合分析法等等;其次就是问题解法多,更容易打开学生思维,提升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再次就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题型,若彻底理清这个问题后对解决一类问题,或对加深某个知识点的理解极具帮助。归纳小结的准备工作,在问题解决完时,如何从数学思想方法上去归纳,帮助学生提练出有价值的干货。
教师对学生做的准备工作。
第一,课堂讨论的有序进行。学生的课堂讨论应有一定的原则性,纪律性,规范性,这需要教师课下对学生进行培养,课上进行规范实践。如:如讨论过程中,不交流与本问题无关的内容,这是一条原则。讨论过程中座位的安排,发言顺序的安排,这是规范性的内容。这些都可以通过建立讨论制度来规范,讨论制度的建立需以以人为本,不损害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或做好二者的利弊权衡,切不可直接模仿昌乐二中学生完全自由的课堂。制度建立后,在课堂上不断实践检验,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课堂讨论的高效进行。课堂讨论要高效进行,首先学生需产生高效讨论的意识,通过多次的训练,让学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自然的进入注意力集中状态,这样的状态在学生与人合作中有很大益处。其次是要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语言理解能力,只有准确的表达加上准确的理解才能构成高效,有价值、有意义的课堂讨论,才能做到深层次的思维互动。教师可开展一些“提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课外活动,如比赛。先让他们小组内评比,推出一位同学全班评比。教师要制定好评比方案,做好点评工作,师的点评是学生修正的方向。也可组织如“天天听讲”活动,每个同学课下自由选择一名同学对某数学问题进行交流,一讲一听,练习表达与倾听,倾听者能准确复述更好。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堂讨论在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更是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的传递,落实数学六大素养的养成。从人文情感上,去打开学生内心深处爱学、好学的心灵之窗,从自然科学方面,让数学的魅力去感染学生,让数学的神奇去启迪学生。数学课堂讨论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承载着从教者,受教者共有的梦想,它的研究远不止于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于仕兵.课堂讨论使初中数学课堂更具活力[J].数理化学习,2018(7):25-26.
[2]蒋秀云.怎样使数学课堂讨论和谐、有效[J].科技风,2010(2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