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丽琳
广西南宁市第四十六中学 530232
摘 要:这几年教育改革逐渐推广,随着对不同学科的研究不断加深,学校发现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初中阶段,历史科目是必须学习的一门科目,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培养出学生的历史感觉,所以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能力是各个老师目前的重点。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
在之前的历史课堂授课中,老师对文化课的考试过于看重,在课堂上也只是给学生讲述课本上的知识,通过让学生死记硬背提高历史考试成绩。这样的授课方式未免太过枯燥,致使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了解到的历史知识并不多。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授课,以此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能力。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时间短
通过一个粗略的调查得知,在初中教学中一个星期的大概有40个课时,但历史科目只有2个课时。如果在碰到学校举办活动等特殊情况的话,仅有两个课时的历史科目还会被占用,甚至一周两个课时也不能达到,这种状况下初中生就不能实现学习历史学科的目的。
1.2重视程度低
通过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得知,老师对历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在进行授课的时候还是以小学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只是简单的按照课本进行教学,划划重点,没有自己的讲解,让学生背一下应付考试。老师在课下也没有进行充足的备课,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授课。
1.3课后巩固不到位
历史学科在初中教学中是一门副科学科,没有语数英那么重要,因此课时就相对较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课后复习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对课后温习的概念不强,一般老师在课堂上讲完课程后不会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又或者即使布置了作业,由于老师的督促力度不够,学生就会变得应付老师,即使布置了作业,也没有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还有就是学生在课后也不愿意再去拿起课本温习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致使学习效率较低。
1.4教师过于重视考试
老师受之前授课方式的影响较为严重,即使新课改提出来新的授课要求,大多数老师也不更改自己的授课方式,仍是以考试为最终目的。尽管老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压力,但是老师也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近几年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这是根据社会的变化提出的。它的重要性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第一,要让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想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要改变之前的授课方式和授课的内容,要多培育学生的各项能力,比如说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历史科目方法的能力等,从而让初中生进行全面的发展。老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不能将课本当做授课的唯一参考内容,而应该将历史的背景等都穿插进去,从而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第二,要让学生具备和社会相符合的能力。伴随我国的不断变化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只是要求学生熟悉的掌握哪一项技术,更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学生融入到社会,更好的成为社会上所需要的人才。第三,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历史主要是讲述过去的事情,尽管它们离我们的生活很远,生活的方式不一样,但是从大体上来讲,是非观点还是相同的。所以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质的时候,可以将历史作为借鉴,形成一个正确的三观。由此可见,历史科目作为初中生必修的科目之一,培养其核心素质还是很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研究策略
3.1构建学生为主的历史教学模式
在进行过新课改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质变成了授课的重点,老师应该把以老师为主的授课方式改掉,要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展现出引导的用途,引领学生的主动去学习历史。在初中阶段的历史课本一般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展开的,课本上的知识也很无趣,如果老师采取念课本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肯定会产生厌恶的心理,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低。所以老师在讲授课本的时候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方式。比如说在讲授三国鼎立这一章节时,要给学生将这个故事的由来讲述清楚,了解三国是哪三国,还要了解这个时期的人物。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完历史背景之后,就可以和学生互动,让他们分享自己所了解到的历史事情,开拓自己的视野,让学生对于这个事件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老师带领学生去学习课本上的一些细节,当学生大致掌握之后,会对历史产生兴趣,然后就会去深入的研究,发觉历史科目想要表达的意思,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还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质。
3.2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基础开展初中历史教学
在进行新课改之后,有一些老师仍然没有从之前的授课思想中出来,仍是以考试为重,这样的授课思想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老师是课堂上的组织者和规划者,他们的授课思想直接关系着课堂质量的好坏,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位。所以老师要改掉之前的授课思想,在课堂上要以培养核心素质为重点进行授课,老师在进行备课之前要先对学生做一个大概的了解,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从而制定自己的授课方案,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3以情境创设为手段开展初中历史教学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大多数采取的方式都是死记硬背,这样虽然可以将历史知识记忆住,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未免太过枯燥,会造成学生减少对历史的喜爱度,没有达到提升历史核心素质的目的 所以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最好的方式是进行情境化授课,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将学生从抵制心理中出来,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在运用情境化授课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是进行故事扮演,学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揣摩他们的性格特点,从而扮演他们,这种学习方式就可以很好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质。
3.4课后作业的科学布置
课后的复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如果学生仅用上课时间进行历史学习,这样不能很好的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老师可以将课上课下结合起来,课上老师可以给学生传授知识,在课下也要布置一些相应的作业,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之内互相批改作业,这样的学习效率会提高很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质。
四、结束语
总之,培养初中历史的核心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老师要重视这方面的培养,改变之前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授课。教师在上课时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丽红.浅谈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学周刊,2018(31):97-98.
[2]王晶.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J].学周刊,2018(3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