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新型课堂,让音乐公开课回归“原生态”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18期   作者:潘小英
[导读]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音乐课堂回归“原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
        潘小英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第二中学  215221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音乐课堂回归“原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对音乐课堂回归“原生态”进行了深入探究,通过构建生本课堂、音本课堂、多评课堂、文化课堂、和谐课堂和缺失课堂等方式,为音乐课堂回归“原生态”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型课堂;音乐公开课;“原生态”
前言
        “原生态”的音乐课堂,从广义上来说就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同时闪烁智慧火花的真实的音乐课堂,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教师以学生“原生态”学习为教学目标,创设有利的学习情境,将音乐学习课堂原原本本地还给学生的一种音乐教学课堂。“原生态”音乐课堂是对手段多样公开音乐课堂的一种补充,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不将学生的学习局限在自己的课堂预设中,给学生营造活跃生动的学习氛围。
一、“原生态”音乐课堂是“生主”的课堂
        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学习前是带着自己原本学习经验、基础知识、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参与进来的,学生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陶行知曾经说:“我们必须变成学生,才配做学生的先生。”这句话道出了学生地位的重要性,也道出了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必要性,“原生态”课堂要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使用更加有情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体会与感悟。比如说,教师在教学《友谊地久天长》这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中蕴含的感情,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过去的好时光,这种想象、回忆本身便是一种享受。感受到这首歌令人怀旧的感觉。但伤感过后,人们更加珍视现在和将来,更知友谊在人生中的作用。
二、“原生态”音乐课堂是“音本”的课堂
        新课改深入推行以后,音乐课堂开始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小组音乐学习和音乐创编学习风靡一时,但是在音乐学习形式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一部分脱离音乐学习本体、流于表面形式的教学形式也出现了,但是《唱脸谱》一课,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京剧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感受京剧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民族素质和艺术修养,之后通过参与模仿表演活动,初步了解戏曲艺术中人物性格与情感表现的特殊方式。这种教学形式给我们指明了一个音乐教学的方向,那就是音乐教学的形式永远是为音乐内容教学服务的,音乐教学内容比形式要更重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主线是莫扎特,莫扎特一些人生趣事也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但是这些教学内容只能是辅助性的趣味内容,不需要大做文章,教师在教学手段的采取上要立足音乐本身,引导学生深入地体验、感受和理解作品。
三、“原生态”音乐课堂是“多评”的课堂
        教师和学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禁锢和毒害,以学习效果为中心,忽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音乐这一学科的教学评价不再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是为了鼓励学生的长期发展,学生在这种评价模式下,可以让下一阶段的学习更好地展开,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评价机制中加入反馈机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教学的进度,使得学生更加适应教师教学的节奏。

此外,学生之间存在个体性差异,学生的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在制定评价指标时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性,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潜力。
四、“原生态”音乐课堂是“文化”的课堂
        “原生态”就是指教师的教学中包含最初的文化记忆,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与近现代中国社会中的优秀文化作品融合,让学生更加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无锡景》和《红河谷》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以不同区域风俗不同为教学导学,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异同之处。
五、“原生态”音乐课堂是“和谐”的课堂
        教师在构建音乐“原生态”课堂时,要尽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要采取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努力将课堂教学贴近自然、贴近生活,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有效进行。比如说,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意大利那不勒斯民谣《Santa Lucia(桑塔露琪亚)》这首歌曲,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意大利那不勒斯湾的优美风景,《Santa Lucia(桑塔露琪亚)》讲述在那不勒斯湾风景如画的桑塔露琪亚海滨,船夫邀请客人去海上享受凉爽宁静美妙的夜晚。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美妙感觉。
六、“原生态”音乐课堂是“存缺”的课堂
        国内著名教育学家提出,判断一节课程的好坏应当是看这节课是否有意义、是否有效率,归根来说,一节好的课程是一门充实和真实的课程。但是严格意义来说,真正“原生态”的课程应当是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确定,课堂的真实性才显现出来,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抱着追求完美的教学心理,“原生态”的课堂原本就是存在一些不确定的,教师不应该放掉和我们预设不相吻合的意外内容,而应该牢牢抓住学生思维临时生成的闪光点,将其放大。
七、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催生“原生态”课堂的产生,但是“原生态”课堂的构建还需要教师持续的努力,音乐教师要适应新课改教学理念,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教师要实实在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原生态”课堂是自然生成的,具有传统课堂所不具有的生命美。“原生态”课堂更加接近学生的成长规律,更加科学合理,“原生态”课堂秉承着课堂教学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取悦他人的教学理念,无论精彩与否,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是生命的写照。
参考文献:
[1]蔡丽. 爱"乐"之心 "朴实"有之——呼唤新型课堂,让音乐公开课回归"原生态"[J]. 名师在线, 2018, 000(004):P.50-51.
[2]孙志娟. 自主互助新课堂和谐发展绽光芒[J]. 读写算, 2018, 000(031):205.
[3]刘雨微. 新媒体视域下网络公开课的传播模式与效果[J]. 传媒论坛, 2019, 002(011):18-21,23.
[4]刘长洪. 高职音乐教学中原生态民歌的创新应用[J].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8, 020(004):45-48.
[5]张叶. 繁华落尽见真淳——关注课堂教学的"原生态"[C]// 中学教育科研2018年第1期(总第224期). 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