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岚
江苏省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 214200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合作、互助的学习策略组织教学,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发挥群体的优势,促进个人的发展。
策略一:在讨论中面向全体合作互动。
讨论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它通常是指由教师引导的自主性学习,讨论这种形式给学生提供了自由交流的空间,与面授相比,它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采取以下几种分组的方法:
(1)平均分组:将全班的孩子分成若干个水平相当的小组。这样的分组,有利于激发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竞争意识,充分调动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比赛的公平公正。同时,这种分组也是给了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一个任务,通过他们的帮扶支持,一些困难生及时得到帮助,从而缩小了学习能力的差距,促使全体孩子的共同发展。
(2)层次分组:按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分组,能力强的孩子一组,较弱的孩子一组,这样分组势必会使孩子们在互相学习、交流和比较中各自发展,优等生会向更高水平地提高,而对于后进生,他们在组中的角色也有了转换,不再是弱势群体,而是互相水平相当的学生,也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3)个性分组:就是让学生按照喜好自由组合。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习惯、学习水平自由编组,这种放开手的组合会使他们个性得到发展,参与活动的意识也更加主动,更加积极。
策略二:在活动中趣味创新地合作互动。
“趣味性”的活动使阅读教学生动、活泼,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组织竞赛类活动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学习现在进行时态前,把班内孩子分成若干组,组织轮流说单词做动作的活动,规定组内孩子说的单词不能重复,并给每组有限的比赛时间,在规定的时间里说得最好最多者胜出。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复习了实义动词,为新授内容做好知识储备,还收获了愉悦的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多角度、多方位挖掘学生的思维宽度和深度。例如在教完Do you like…?句型后,在Consolidation(巩固)中安排了“Do a survey”的环节 ,让学生拿出调查表,结合表上的内容在班内展开调查,了解身边的同学、老师们都喜欢什么?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和统计,在比较真实的语境中锻炼口语、发展书面文字交流能力。同时,通过该活动也训练了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创新能力。
策略三:在优差结对中人性化地合作互动。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好动、注意力易转移,因此开展的活动一定要有计划、有组织,在学生中要有明确的角色分工,以保证目标明确、各司其职,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根据需要将学生分为几个组后,每个小组可以确定几个固定角色:组长(负责活动流程的进行并鼓励人人参与),裁判员(记录小组每位成员的自评和总体评价),纪检员(督促小组成员保持秩序,做文明参与者)。小组中的角色分工可以按以下几方面实施。
(1)分角色:由于开始学生对小组活动的程序还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可以事先明确角色的分工。可以先由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和裁判员,由一些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做纪检员,给他们一定的自我控制的压力,使小组活动能有序进行。
(2)轮流制:随着小组活动的常态化,学生已经熟悉活动的要求,也养成了良好的活动习惯。这时角色分工可以实行轮流制。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分工,体验不同的角色体验,增强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而对于一部分后进生,让他们担任组长能使他们充满成就感,促进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民主式:让学生自由选择想尝试的或是喜欢的角色。实际操作后我惊喜发现:当活动任务较简单时,孩子们会把机会让给一些能力较弱的学生;而当活动任务较难时,小组往往会选择能力强的孩子进行组织活动,而这种安排都不是老师安排和控制的,这种随机的变化使学生学习更自主、生动。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是多元的、灵动的。语言学习离不开阅读,阅读离不开内容,内容离不开活动。当学习活动观融合于阅读教学,语言学习便在相对真实的语境中开展,功能语言在活动中不断复现,从而使阅读教学的语用性得以发展,语言内化更扎实,语言输出也更丰富。
参考文献:
[1]刘忠保.中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0.
[2]姚天勇.陆 军.“难忘课堂”的文化意蕴与操作要义[J].江苏教育研究,201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