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娇 ?
辽宁省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 ?辽宁 ?铁岭 ?112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才应要达成的条件也在不断改变。对于新时代的高中生而言,围绕自己的生涯目标制定生涯规划能更好地激发潜能、坚定信念,进而获得进步。学校教育中,利用多个渠道,将生涯教育与各学科教学、学校的校本课程、学校活动等充分融合,构建立体多维的高中生生涯教育体系,是当先需要我们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生;生涯教育;多学科融合;融合教育
传统的教育理念正在不断地进行更新与优化,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到成绩以外的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因为在学生步入大学乃至社会之后便会发现,社会对人才的考验绝不仅仅是知识水平的高低,而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就高中生而言,其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未来生涯,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明确,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其集中精力并更好地提升自己。就学校而言,其也需要进行多渠道的整合,帮助高中生做好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助力。
一、从学科出发,产生学科新认知,寻找生涯教育的学科落脚点
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来看,大多数学生接收知识教育、人格培养的场所在于课堂。除了生涯教育课程以外,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课堂中也会出现许多与该学科相关的名人轶事、寓言哲理等内容,不仅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库,也能促进学生对该学科产生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涯规划有更多的理解。因此,在开展生涯健康教育时,教师可以从其他学科的角度出发,探究生涯规划教育与各学科教学高效融合方式。
例如,在生涯教育课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首先选择一门自己最喜欢的学科,而后结合该学科平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以及自己所了解的与该学科相关的名人轶事来对该学科进行总结,并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书籍等渠道搜集、整理成一份“学科报告”。报考的内容应该包括:与该学科密切相关的职业;这些职业中自己感兴趣的一项或几项;挑选出的职业的发展现状;挑选出的职业的发展前景……通过这样的思考与总结,学生就能从生涯规划的角度对熟悉的学科产生新的认识,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获得思维的拓展、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为后续生涯规划的制定提供铺垫。
从学科出发帮助学生提高生涯意识、进行生涯规划,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理解生涯规划相关内容时的难度,也能维持学生进行规划的兴趣。
二、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充分认识自我,为制定个人生涯计划打好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也对世界有了自己的看法。然而,由于处世经验的不足与特定年龄的特点,许多高中生在制定生涯规划时并非依照“适合自己”的原则,而是受网络、同伴等影响喜欢选择一些热点专业、热点职业。对于心理教师而言,帮助学生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等问题是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生涯规划过程中的重要项目。因此,从引导学生认清自我的角度出发探究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方式能够获得较好的成效。
例如,心理健康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职业倾向性相关的心理测评。首先,教师可以下发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要求学生完成。待有结果后,要求学生先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思考量表为自己提供了怎样的指引。待回收量表后,教师可以对本校学生的职业兴趣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结论后通过开设分类型讲座或座谈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引导与帮助。讲座或座谈会的主讲人可以是教师自己,也可以是不同类型学科方面的专家或教师。
通过心理测评量表等教育方式帮助学生认清自我,这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亦是制定合理的生涯规划的前提。
三、从校本出发,理论结合实践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当中,校本课程成为一大热点。与其他课程相比,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与学校地实际情况相适应,还为教师提供了及时进行校内沟通的机会,从而有助于校园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与开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升高中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为更好地促进学生提升生涯规划能力,获得更多锻炼机会,教师可以从校本课程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其灵活、多样的特点来促进学生生涯规划教育。
例如,在以“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为主题设定校本课程的内容时,教师除了可以从理论知识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几节介绍学科、专业、职业的基础课,也可以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能够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与认知需要、能够结合学校的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等优势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如,教师可以通过与高校进行接洽来为学生提供前往高校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包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前往邻近的大学进行参观,为学生争取更多冬令营、夏令营的机会等等。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本校校友资源,定期邀请由本校毕业的各类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回校宣讲,为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来为学生提供更多从实践中学习的机会,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社会交际能力等心理素养的提升,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高校、专业、职业等相关内容的机会,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生涯规划。
合理利用校本课程优势,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质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养,进而为其制定合理的生涯规划。
总而言之,高中对于学生的责任并不在于传授学生以知识或者助力学生步入好大学,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工作,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得到什么或者想要成为什么。但是,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并不轻松,这就需要高中学校以及教师从知识角度、心理角度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多渠道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建立正确的思想认知,提高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生涯规划能力,构建立体多维的高中生生涯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探析[J].科技视界,2020(23):176-177.
[2]潘瑾,耿希峰.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及建议[J].决策探索(下),2020(07):67.
[3]王广帅,王刚.指向育人方式变革的高中生涯教育体系构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6):53.
中国教育学会2016年度“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606060210B)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