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至德小学??? 247200
摘要:作文难!这恐怕是不少老师学生的共同“心声”。老师怵头作文,斧神费时效率低;学生害怕作文,谈写色变无奈何。这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即“愁笔”。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非常形象地道出了学生发愁作文的主要症结所在。只有让学生“劳于读书”才能“逸于作文”,只有“蓄足阅读之水”,才能“叩开写作之门”。
关键词:素材积累 宽松氛围 生活题材 自主空间
作文难!这恐怕是不少老师学生的共同“心声”。老师怵头作文,斧神费时效率低;学生害怕作文,谈写色变无奈何。这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即“愁笔”。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非常形象地道出了学生发愁作文的主要症结所在。怎样才能让愁笔不愁呢?我想只有让学生“劳于读书”才能“逸于作文”,只有“蓄足阅读之水”,才能“叩开写作之门”。在作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过一点尝试:
一、拓展素材积累,激发创作兴趣。
《新课标》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丰富的积累”,阅读是作文的根,根深才能叶茂。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多阅读、常积累、善观察、勤实践。
历年来在每接一个新班的时候,我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平时摘抄的有关作文素材和上一届学生的优秀作文集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感受作文的魅力,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愿望,然后趁热打铁,我顺势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精致厚实的笔记本做为摘抄本,并自命一个诗意的名字,如“百宝箱”、“采蜜本”、“浪花集”、“星星河”、“朝花夕拾”、“海边拾贝”等等,要求大家工整地在扉页上写下“我要象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在知识的百花丛中辛勤地采蜜,只有采百朵花,才能酿出最甜最美的蜜。”并给学生开出阅读书单,提出要求,每个星期必须摘抄两页,如谚语、歇后语、名言、语思、好词佳句、精彩片断等等。两个星期我作一次批阅,一个月进行一次评比,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济。这样一来,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增强了,摘抄的习惯也养成了,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好习惯,仅只几个月的时间,就摘抄了厚厚的一本,为写作构建起了一座小型资料库。
我惊喜地发现,许多学生都把平时的积累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写作中去了,在写学校运动会时,学生巧用歇后语:“至德小学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开幕式真壮观呀!全体师生都在绿草如茵的操场上集合,热闹非凡,真是馒头开笼——热气腾腾。看到这样的场面,同学们真是火爆玉米——开心极了!”歇后语的运用真的为这些小文章添色了不少,读来兴味盎然。
如《我爱看书》这篇作文,学生这样写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知识的营养品’,所以在许多课余爱好中,我对读书情有独钟。每次从学校阅览室借来一本书,我总是视若珍宝,爱不释手,书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刻骨铭心的做人道理,深深吸引着我。我像一条快乐的小鱼,遨游在书海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增长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今后,我一定要像高尔基‘扑在书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名言的运用点石成金之处,给我带来了一次次精神的愉悦;也让我在在作文教学中,感到作文教学的无限魅力。这样的精彩之笔,让我感到兴奋不已。
另外,许多学生还学会了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不少学生还摘抄了人家门上贴的春联,舜帝花园、我们学校花圃和草坪里广告语。记得今年的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时,在参观烈士纪念馆的时候,许多同学都从裤兜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袖珍小本子,把最令自己感动的事例抄下来,当时我发现学生在上面写了这么一句话:平时我来这里的时候心情总是那么高兴,可今天有点不一样了,看到可恶的日本老残杀我们中国人,我真恨不得去毙了他们!我的心里像刀绞一样难过极了……一阵风吹来树叶发出哗哗声响,仿佛在唱着一支悲壮的歌。回来后她没有花多少时间就完成了当天的日记。
我想作文素材积累就是一个朝朝暮暮、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过程,只要长期坚持下去,收效一定很丰厚。
二、营造宽松氛围,引导真情表达
新《课标》要求:鼓励学生自由真实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过去,我们总在学生的头脑里,塞进成人世界为他们准备好的东西。今天,我们再也不能让学生拿着这张“旧船票”登上新世纪教育的“航船”,去重复“昨天的故事”。
我们要善于营造宽松的氛围,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相信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在适当的搀扶和“点化”后,帮助他们和老师一起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倾听,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用自己的头脑思索。
还记得去年下学期的十月份,我们班获得流动红旗,当时孩子们都欢呼雀跃,那份喜悦无法用语言表达。回到教室,我不失时机,临时把这节语文课改为抒发内心情感的口语课,我兴奋地对同学们说:“望着这鲜艳的流动红旗,老师也和大家一样非常激动,我想大家一定有很多话对老师说,对吗?”我首先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宽松环境,“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举起的小手如林,班长兴致勃勃地说:“同学们,此时我的心像飞到云彩里去了,这面小小的流动红旗凝聚了我们全班59个同学一个月来的心血和汗水,在这里我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感谢。是啊,我们607班这个集体是一棵大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一片最美的叶子,把这棵大树装扮得枝繁叶茂。”另外一个同学饱含深情地说:“小小的流动红旗啊,你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望着你,我仿佛看到了方林同学不怕脏不怕累用手把垃圾捧到垃圾桶的身影;仿佛看到了老师生病请假时,教室里依然鸦雀无声的场面。”多朴实的语言啊,这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在孩子一番真情的表白后,只用了二十分钟,全班同学都一气呵成地完成了《流动红旗,我为你骄傲》这篇作文。
这次作文实践告诉我:语文老师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课堂角色,不要做缰绳不离的牧马人,而要做站在远处的守望者;不要做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而要做乐队中的首席,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写作氛围,让孩子说真话、吐真情,体验作文神思飞扬的快乐。
三、注重生活题材,鼓励书写我心
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写出来的文章成人腔比较严重,缺少少年儿童特有的情趣。这些文章内容空洞,语言干瘪,千人一面,千句一腔,千篇一律,读了让人不自在。
学生的作文中犯有“没有儿童的情趣,缺乏真情实感,成人腔很重的毛病屡见不鲜。文贵以真。孩子有孩子的视角,孩子有孩子的思维方法,孩子有孩子的语言习惯。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别人的话,总让人感到别扭,不自然。所以,十分重要的是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事。不生搬硬套成人话,要吐真言,抒真情,让人读了感到朴实无华,真实可信。
如学生写?的《包饺子》这篇小作文,看似幼稚粗拙,读却妙趣横生。“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张面皮,窝在左手心,并在周围涂上一点水,然后用筷子夹了一些肉馅放在了饺皮中间,最后我把饺皮猛地一合,哎呀!馅太多了,把饺皮撑破了,油漏了出来,弄得我手忙脚乱,我赶紧采取急救措施,扯起一片饺皮往那一贴。不好!这边贴好了那边又溢了出来,我只好又拿起一片饺皮堵住漏洞,饺子真像一个扎着绷带的伤病员。终于在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总算把一个四不像的丑八怪包好了。”?多么富有生活情趣的小作文,没有虚伪矫饰,只有真我的再现;没有形式的束缚,只有真情的流露。
我手写我心,作文讲的是孩子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字里行间充满着儿童特有的情趣,没有一点成人腔调,事情也不复杂,但是平中有奇;语句虽不算优美,但是前后有联系。读了这种作文,我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四、构建自主空间,享受成功愉悦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我校每一学期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军训、红歌会、运动会、贺卡制作大赛、书法大赛等等,我总是让学生从这些丰富而难忘的活动中,去采集作文的材料,敞开心灵之门,去感受活动的快乐。每一次孩子作文时就像小泉眼里汩汩流出来的水一样自然畅通,写起作文来文思泉涌,轻而易举。这时,我常让她们认真誊写,作为学校广播稿,这样既宣扬了丰富的校园文化,又让孩子们享受到了作文成功的快乐。
另外,我还积极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班上有许多同学的习作《买大馍》《愁滋味》《感受难忘的军训》等三百多篇分别发表在《安徽青年报》《作文成功之路》等报刊上,当这些同学喜滋滋地拿着刊登自己作文报刊或者获奖证书的时候,我大力表扬了他们。同时,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只要有尝试的勇气,每个同学都有发表作文或者获奖的机会。这不仅调动了获奖小作者的积极性,也激发其他同学的写作激情。原来学生把发表作文看成是天方夜谭的一件事,没想到只要大胆尝试,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近在咫尺。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水足而文丰。蓄足了阅读之水,激发了写作热情,培养了写作兴趣,学生再也没有“横眉冷对方格纸,搜肠刮肚无文字”的“愁笔”了,有了“春风大雅能容物”的海量阅读,也就有了“秋水文章不染尘”的作文喜悦。
参考文献: 《作文教学研究》
《创新作文》
《作文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