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龚慧卉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龚慧卉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工程测量。
        鹤壁市房地产测绘队  河南省鹤壁市  458030
        摘要: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涉及的内容较多,如高层测量、距离测量以及角度测量等。测量技术是工程测量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更为先进的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期间也产生了相应的问题,影响了测量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关键词:测绘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应用要点
        引言
        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测绘技术的发展状况而言,部分团队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质量监管和检查结果这两方面,如果这些工作做不到位,很有可能产生安全问题,不能保证正常的施工进度。开发商和施工单位和监理方一定要一起进行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管工作,重视施工测量的质量,把工作落到实处,尽量减少和缩小误差。关于工程测绘的技术水平迟迟不能提高,每一个项目的测绘作业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施工单位还是要从测量施工之前、测量施工的过程中和测量施工结束之后这三个阶段入手,细致的研究关于测量施工的各项技术和各项工作,尽量预防相关问题的出现,使测绘工程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标准。
        1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部分从业人员学习能力差技术更新难
        测量技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专业性的知识结构。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测量技术发展较快,Gps定位测量仪、升级全站仪、远红外测距仪、电子水准经纬仪等已被广泛应用,然而一些从业人员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测量人员,却仍然在使用已被淘汰的老旧的光学测量仪,效率和精度都不能满足现代施工的需求。究其原因,学习能力差是一方面,从业者本人不愿意因脱产学习而影响收入是主要方面。且目前建筑工程从事测量工作的人员主要由施工人员或者其他技术人员来担任,这样的测量团队整体素质偏低。工作人员在没有系统性学习测量技术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测量误差,对建筑企业带来严重的影响,不利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
        1.2工程测量单位质量控制力度不高
        测量技术伴随科技的发展,其性能也越来越高,测量技术对于建筑工程企业来说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不少企业在一味追究经济效益的情况下,选择忽视测量技术,不少企业不愿意花费巨资引进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测量技术。在硬件设备和专业测量人员缺失的情况下,难以发挥测量技术的优势。加上监理部门缺少对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有效监管,即便设置监理部门也只是停留在表面,难以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
        2测绘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要点
        2.1BIM技术在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一个工程的正常开展,离不开前期的测绘工作。工程的测量工作是工程项目正常开展的关键所在,直接关乎整个工程的后续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要提高BIM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认识。BIM技术作为一种高精准的测量技术,如果能够有效地在工程的测量过程中得以运用,能够提高测量的精准度,为后期测量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参考,减轻后期工作的压力和阻力。另外,BIM技术还可以参与模拟与控制运营的过程,通过对运营过程的模拟,方便后期工作的开展,做好提前的问题解决。总体来看,BIM技术在当前阶段的建筑项目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在各个阶段的服务整合了大数据的优势,能够在建筑施工中得到有效运用,为一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数据支持,推动测量的精准度的提高。


        2.2工程测量在变形监测的应用
        (1)竖向位移(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应用非常广,在软基处理、填海处理、建筑地基沉降观测、深基坑顶部沉降观测是必要做的基础项目之一,沉降观测技术标准依据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等。可以建立独立的水准测量系统,假定高程建立控制网络进行沉降监测,在不受工程影响的范围稳定地面(或基础稳定的建筑物)设置三个控制点(参考点)。根据设计要求在主体结构柱上埋设观测点,并设保护盒。观测周期从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直到观测速率达稳定标准(最后100d的最大沉降速率小于0.01mmm/d~0.04mmm/d)后停止,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荷载增加情况确定。民用高层建筑宜每加高2~3层观测1次,工业建筑宜按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观测1次。在填海处理中则测其分层沉降,使用由磁敏材料制成的探头和刻度尺来构成深沉降仪。当磁探针与深孔中的环接触时,沉降器会发出蜂鸣声并获得环的高程数据。
        (2)水平位移量观测
        在建筑基坑顶部水平位移测量,在基坑开挖3倍以外的稳定区域布设三个以上基准点,并在便于观测基坑测点位置布设若干个工作基点(一般布设在阴角或十字交汇处)。在第一次观测时,应观测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水平位移观测方法有极坐标法、小角法、后方交会法、全圆法(广州市深基坑预警系统应用)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要求观测周期从基坑支护施工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对有特殊要求的基坑周边环境应根据需要延续至变形趋于稳定后结束。观测频率根据开挖深度不同,一般为1-3d观测1次。观测预警值按基坑设计安全等级不同,一级基坑为30~40mm,二级基坑为40~50mm,三级基坑为50~60mm。当达到预警值时应向有关各方报警。
        2.3高程控制
        在建筑工程中,高程控制必须有一个准确的基准点,对标高进行引测,使其方便现场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现场施工中,可依据现场情况对原始标高进行引测,用平面控制状标识,当浇筑完一层平台或墙体以后,可以从墙体上已有的准确的已有引测标高点使用盒尺沿着墙身竖直测量进行标高传递。
        2.4加大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数字化测量作业也会依据现场的特殊要求改变测量形式,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的灵活程度。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来说,测量定位是前期阶段最为重要的保障施工质量的措施,测量的精度是有效保障工程开展的重要前提。在数字化测量技术中GPS卫星定位技术是实现高精度测量的重要技术,GPS常常被应用在远程自动化监测中。伴随着现阶段一些设备精密程度和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卫星定位的作用就越来越大。比如近几年国家的几大重要工程三峡水利工程、跨海大桥、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项目的实施,都证明了卫星定位技术的重要地位。通过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对城市的规划建设的审批等工作进行高效精确的测量,这样能够减少测绘工作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对地形测绘工作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城市规划化进程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同时数字化测量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变形监测,现在人们对于建筑变形程度测量精度要求也在提高,对变形量的严格把控对施工有着重要意义。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物迅速拔地而起,在这个现代化城市的建筑物样式越来越复杂,建造标准越来越高的时代,我们必须重视施工测量工作,认识到这项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测量是一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技术性,专业性的工作,同时对测量人员的工作态度,心理情况,以及性格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实事求是,细心不马虎,有耐心的工作作风,才能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才能更高的提升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韩艳伟.工程测绘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意义[J].科学技术创新,2017(17):201-201.
        [2]范跃超.工程测绘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意义探讨[J].区域治理,2018,000(33):150.
        [3]欧静靖.工程测绘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意义[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07):2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