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思考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董文震
[导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比较常用,此项技术的良好运用,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出现变形和裂缝问题,进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身份证号码:37148219920428xxxx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比较常用,此项技术的良好运用,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出现变形和裂缝问题,进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相关问题,旨在提高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以促使建筑工程行业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而对建筑结构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如果不能对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有效运用,则很难实现预防混凝土结构变形和裂缝问题的目标,因此,分析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对这一相关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概述
        建筑工程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指的是对建筑底板、墙体、梁板等部分展开的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加固建筑工程,防止建筑工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沉降裂缝、收缩裂缝、温度裂缝等问题。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气候、土壤等等,这些环境因素会降低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后浇带施工中工作人员应格外注意后浇带的抗应力与重力,做好这两方面的工程能大幅度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从原则上讲,建筑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本不应该出现质量问题,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皆会因为外部环境产生变化,因此,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开始广泛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现场施工人员会根据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强度选择合适的后浇带施工方式,常见的施工技术有温度后浇带、沉降后浇带、伸缩后浇带等。
        二、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增强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减少沉降对工程产生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沉降问题,工程沉降一般由地基不牢固所引发,若工程沉降差过大会影响工程的整体结构以及安全性。后浇带施工技术则能有效降低沉降对建筑工程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建筑工程整体施工完成后,工作人员会针对沉降差过大的部分开展后浇带施工技术,利用混凝土浇筑减少建筑工程的结构裂缝。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后浇带施工技术之前,工作人员一定要对建筑工程整体结构做好详细的测量与计算。第二,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还能减少温度收缩的影响。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或多或少的会受到当地温度影响,若施工现场的昼夜温差大,工程的混凝土材料很容易因温差产生收缩裂缝,后浇带施工能在裂缝之中形成衔接桥梁,提高工程整体质量。
        三、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3.1底板施工
        施工人员在底板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以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和模板与保护层间距为依据,合理计算底板与后浇带施工位置之间的距离。为了保障混凝土夹扎板位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工作人员应在扎板上固定钢筋,该举措还能为建筑工程的钢筋质量提供保障。施工人员对后浇带混凝土钢筋的处理方式、处理效率将会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工作人员在处理混凝土钢筋时应按照以下几点方式开展工作:第一,工作人员要先断开后浇带梁板的受力钢筋,然后贯通底板位置的受力钢筋,最后使用焊接方式连接各受力钢筋。值得注意的是,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加筋率不能超过原配筋率的30%。其次,工作人员在开展后浇带钢筋绑扎工作时,可以适当增加混凝土垫块与马凳的用量,这能有效提高钢筋网片的高度和质量。
        3.2止水钢板施工
        止水钢板也是后浇带施工技术中的关键项目。工作人员要将上下两端分别为混凝土垫块和短钢筋预埋的混凝土支座作为止水钢板的焊接点。

当完成后浇带钢筋绑扎工作后,止水钢板的混凝土部分需固定在底板钢筋中。在固定混凝土止水钢板支座时,工作人员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支座位置。完成后断开止水钢板下方的混凝土部分,并沿照止水钢板方向绑扎钢筋丝。焊接止水钢板时要根据施工现状选择合理的焊接点。
        3.3后浇带位置设计
        施工人员在选择后浇带施工位置时要遵循抗防兼具的原则。后浇带的施工位置应尽可能在工程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例如地下室结构变化交界处。当建筑工程为高层房屋建筑物是工作人员可以采用降低温差和收缩应力的方法,计算后浇带施工位置,利用这种方式计算出的后浇带施工位置不仅间距合理,宽度也符合工程要求。建筑工程的后浇带距离应保持在30~40米之间,后浇带宽度则在700~1000毫米之间。
        3.4建筑工程后浇带支撑体系施工
        建筑工程后浇带支撑体系施工前要经过完整、精确的计算。计算后开展的后浇带支撑体系能有效避免梁板裂缝、顶板下沉、后浇带下挠等问题。在安装后浇带支撑模板是一定要以轴线定位为基础,这不仅能增加模板拼缝的严密性,还能提高后浇带支撑体系的牢固性。
        3.5混凝土浇筑施工
        混凝土浇筑作为后浇带施工技术中的重点项目,一定要严格按照以下要求开展:第一,确保混凝土的抗渗数据与工程施工标准一致。提高混凝土抗渗数据能有效增加混凝土后期强度。另外选择混凝土时,尽量使用早强补偿收缩混凝土,提高工程的各项指标要求。第二,在进行混凝土浇注之前,工作人员要提前清理后浇带位置的杂物,然后用水清洗后浇带施工位置,让其保持湿润状态。第三,振捣墙板与底板位置的混凝土时采用分层振捣方式。第四,不同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有不同的施工时间,例如收缩后浇带的施工时间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60天后进行。
        3.6后浇带接触面凿毛处理
        当混凝土凝固程度符合工程要求后,工作人员要拆除混凝土浇筑中使用的钢丝,并使用钢刷清理混凝土接触面。接触面清理完成后先用清水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渣,然后使用材料配比与混凝土相同,但不含有粗骨料的水泥浆涂抹止水钢板与混凝土外部钢筋,该项步骤能防止钢筋锈蚀。涂抹完成后再使用模板封闭建筑工程后浇带,防止污染物或灰尘进入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影响,因此需要不断对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并在后浇带施工的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结构质量合格,促使建筑工程建设行业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使得建筑行业获得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尤晓波.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优化技术探讨[J].装饰装修天地,2020,(12):227.
        [2]杨登.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7):2338.
        [3]仇新胜.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优化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5):25-26.
        [4]王超.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5):1240.
        [5]徐明.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5):1135.
        [6]张丽娜.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探讨[J].建筑•建材•装饰,2020,(10):117,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