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佳辉 2吴腾伟
1四川工商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1745
2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德阳市罗江县 618500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追求的是均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控制造价是工程管理中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并且是贯穿于整个项目进行始终的。造价管控是一项精细化的工作,不仅需要面面俱到,还依赖于科学的方法、手段和制度。本文立足于实际,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造价控制的内容以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几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管控;问题;策略
引言:
能否更进一步的缩减支出,扩大建筑项目的利润空间是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建筑工程的施工量较大,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多,成本投入也较高,采取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无疑能够令企业在行业内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但是,工程造价管理也有一定的原则和底线,必须保证工程质量不受影响,还要运用正确的方法。
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
由于建筑工程的投资和参与主体较多,因此造价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的特征。工程的投资方主要进行投资成本管理,施工方则关注的是工程建设成本的缩减。尽管双方的目标和成本管理对象不同,但是为了更好的达到提升工程经济效益的目的,双方应该共同合作,协同处理问题,在招投标、工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项目进行的全过程中落实造价管理工作,并尽可能提升工作的精细化程度。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在项目的决策阶段,制定投资和成本预算,预算审核通过后,将此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在设计阶段,根据预算优化设计方案,编制出工程概算,审核施工图的合理性及经济性,不得超出工程预算的最高限额。在签订合同阶段,编制并审核工程量、标底和控价,合理确定承包合同价格[1]。在施工阶段,控制在材料、设备上的支出,避免返工和设计变更,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避免出现索赔以及竣工验收不通过的情况。
2.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常见问题
2.1造价管理水平不高
伴随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生产模式在发生变化,施工中开始运用越来越多的新设备和新材料,对造价管理工作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原有的标准去估价和编制预算显然是不准确的,如果不及时提高造价管理水平,将出现管理内容与实际工程相脱节的情况,很难发挥效果。
2.2监督机制缺乏或不完善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需要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当中的,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严格控制资金的支出,材料的使用,设计的变更。但是在实际中,监督机制的缺乏或内容的不完善往往成为了造价管理的漏洞,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材料浪费、损毁情况,但却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最终导致施工环节的支出超出预算。
2.3造价管理的观念陈旧
如今,仍有企业认为,造价管理是工程管理者或者财务部门的工作,尚未形成全员参与的意识。但是很明显,造价管理单纯依靠个人或者单个部门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每个参与工程的人员都应该在分内工作中尽可能缩减开支,共同达到控制预算的目标。
这也是为什么工程造价管理的效果一直不理想。
3.做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建议
3.1借助现代化软件,提高造价管理水平
如今,出现了许多建筑工程管理的新技术和软件,大大提升了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想走在行业的前端,企业就必须率先应用这些技术,提高造价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比如,利用BIM技术建立BIM模型,将建筑的结构直观的呈现出来,准确计算出工程量,使成本预算更加精确、合理,如此能够避免由于预算编制不合理,工程量计算不准确而导致的工程造价管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此外,如今还出现了专门用于造价分析的软件,通过整合BIM模型,能够快速建立起模型数据库,并出现相应的造价统计数据,这类数据是非常精准的,可以作为造价管理有效的依据。将所有BIM模型整合后,还可以建立起EDS系统,进行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获取重要信息,企业也能够以此为依据进行资金和成本的统一管控,提高集约化管理能力[2]。
BIM技术还可以在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应用,比如进行模拟碰撞实验,从而提前找到设计漏洞并完善,减少在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以及由此增加的成本投入。在工程的建设阶段,BIM模型可以作为施工的依据,不必再单纯的依赖图纸,施工队伍能够更准确的掌握设计意图,规范施工,避免由于对图纸的理解错误而出现后期的返工,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投入。
3.2制定造价管理监督机制,提升管理成效
造价管理监督需要从多角度入手,必须制定出完善的机制,以免过于被动。首先需要意识到,建筑材料、设备甚至用人成本都是随市场变化不断波动的,这很有可能使施工成本超出预期,对于这样具有动态化的成本进行管理是有一定难度的。对此,应该建立起市场监督机制,由专门的部门负责对市场价格的波动情况进行监督和反应,预测价格变动的情况,在恰当的时机购买材料、设备等施工所需物品,严格控制限额。当然,在内部也要做好监督工作。在施工阶段,应该对施工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核对实际施工情况与图纸的一致性,排查安全和质量隐患,避免由于内部问题而造成安全事故,质量不合格,设计与施工不一致等情况的出现,避免出现在赔偿、返工等方面的成本支出。此外,还应该考虑到恶劣天气、环境等可能对施工造成的影响,提前制定对策,避免超出工期,增加设备租赁及用人成本,违反合同条款[3]。内外部监督并行,一定能够更好的达到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
3.3建立规章制度,奖惩并举
为了更好的将成本管理工作渗透到建筑工程管理的每一项工作中,应该制定出完善的工作制度,为不同部门及工作岗位的工作者分配不同的责任,发挥全员在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如此一来,成本管理的总目标就能划分成一个个小目标,落实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当中,能够更有效的促进目标达成。比如,施工负责人需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管,及时指出材料浪费,施工技术不达标,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如果超出施工的成本限额,或者出现了返工、质量验收不合格等问题,需由施工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施工队伍承担次要责任。采购部门负责与材料供应厂商寻求合作,搜集市场中价格低廉,质量也相对较优的施工材料,缩减开支,不允许超出材料购买的成本预算。对于未能达到要求和目标的部门或负责人,给予一定的惩罚。
4.结语
总之,在建筑行业发展的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不仅需要运用更新的技术,也要求管理者具备更高的能力和素质。工程管理者应主动学习工程施工、设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多到现场进行督查,提升自我理论指导、实践指导及综合指导的能力。还要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管理机制、责任机制,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全员的力量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倩.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J].科学技术创新,2014,000(006):197-197.
[2]刘向阳.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6,000(002):24-25.
[3]王则钰,郭雨晨,万林.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No.412(01):57.
作者简介:杨佳辉(1998-),男,学历:本科在读,职称:学生,职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