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5月15期   作者:赵志荣
[导读] 文章就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赵志荣
        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 广西崇左 532500

        摘要:文章就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林业生产活动提供相应的支持,有效提升林业生产活动的科学性及高效性。
        关键词:林业生产;造林;抚育技术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各界对于林业生产活动的科学性与规范性越来越重视,要求相关人员在林业生产活动中结合实际,对各项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以此来提升林业生产的质量,这对于林业生产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针对相关内容加强研究。
一、林业生产中的造林技术
(一)林地清理
        在对造林地进行清理时,具体可以将清理工作分为4种,且不同的清理工作适用范围也会具有一定的差异。第一,全面清理,需要对整个造林地中的杂物进行全面的清理,具有节能环保的特性,能够避免因为清理工作导致林地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一般在具有较高经营集约度或者是病虫害问题较为严重的区域使用。第二,团块清理。这种清理方式主要是将种植点作为中心,对周围团块进行清理,在对这种清理方法进行应用时,经常会涉及到化学药剂处理以及割除法,所以,需要保证清洁回收方式具有节能环保特征。这种清理方法一般在局部造林时较为常用。第三,带状清理。需要将植被作为中心,运用带状方式对两侧植被进行清理,并且将清理的植被或者是采伐的剩余物堆成带状,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清理效果,且能够防止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一般在具有较多幼苗的林地当中使用,可以为幼苗的生长提供保证[1]。第四,炼山,主要就是人为控制的火烧,在宜林地或者采伐迹地用火烧对林地进行清理,将林地内杂草、藤蔓和胸径≤6cm的杂灌木及非目标树种全部伐倒,伐桩高度≤10cm。炼山后,对未烧干净的杂灌等剩余物要进行清理,归堆烧毁,一般要求干净度达90%以上;是目前比较常见的营林措施。
(二)整地
        对于造林工作而言,整地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整地的方法、标准以及时间都会对造林工作的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而整地技术主要有两种,第一,局部整地,以局部翻耕为主,对于各种立地条件都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且这种整地方式还可以细分为块状整地以及带状整地。其中前者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在坚持因地制宜的情况下,能够将相关工作省时省力的完成,而且不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而后者一般在长条状耕地当中较为常用,且在翻耕部位之间要保留相应的植被,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水土保持效果较好。第二,全面整地需要对整个林地进行翻耕操作,在此期间,需要将翻耕深度控制在25cm以内,这样能够使林地土壤的营养结构得到有效的改善。通常这种方法在林地面积较大且地势平坦的时候较为适用,但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
(三)关键造林技术
        第一,选苗。主要选择根系发达完整、主侧枝分布均匀、苗干通直粗壮、生长良好、健壮、无机械损伤和病害的苗木,合格苗才可以种植。
        第二,植苗造林技术。主要选用植物幼苗当做苗木进行造林,这种造林技术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能够适应各种造林环境,且稳定性较强。该项技术的苗木主要从苗圃当中进行移栽,但在移栽以及苗木运输期间往往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苗木出现根系失水问题,从而对其成活率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做好相关管理工作,使苗木的水分平衡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避免出现苗木失水的情况,为苗木的成活提供支持。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应用这种造林技术对于各项资源的投入都相对较高,所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用。

除此之外,幼苗抚育还会选择砍草工序,主要就是将林地内的杂草灌木砍除,为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第三,直播造林技术。该项技术在林业生产当中较为常用,其技术难度较低,而且操作简单,一般在地势平坦,面积较大的林地当中使用。但该项技术对于土壤以及种子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土壤具有较强的蓄水能力和肥力,且种子要具有充足的来源。
        第四,分殖造林技术。该项技术主要是从树木当中采集具有繁殖能力的根茎或者是营养器官进行造林。利用这种技术能够将育苗环节省去,其技术操作较为简单,而且幼苗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在定植成活以后能够快速生长。缺点在于技术应用对于林地具有较高的要求,林地土壤必须要具备充足的养分和相应的湿度[2]。
二、林业生产中的抚育技术
(一)幼苗抚育技术
        首先,需要结合所在区域的环境特点以及地质条件对树种进行合理的选择,并且要使用科学、规范的方式来保存种子,在完成种子处理以后即可进行播种。其次,在种子发芽以后,要对其进行覆盖处理,待发芽率达到70%以上,可以将覆盖物逐渐去除,直到所有种子都发芽为止。再次,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会对幼苗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会降低幼苗的成活率,因此,除了要对相关抚育措施进行有效落实以外,还要将浇水、补苗等工作做好。另外,在夏季要注意防晒,秋季要追施磷肥,冬季要做好防冻,例如,应用草席覆盖或者是风棚进行保暖。从而为幼苗的生长提供支持。现在苗木基本上都是使用组培苗,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育苗手段,可通过种子萌发和植物茎段培养获取,组培苗树木长势旺、抗性强,是创造优良品种、加快植物繁殖的有效方法。
(二)幼林抚育技术
        林地管理是林苗实现健康成长的关键,因此,在林苗幼龄时期必须要对林地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落实。第一,要对林苗间距进行合理的控制,如果幼苗间距较小,可以选择一些长势相对较差的苗木,将其拔除或者砍除。与此同时,在幼苗发育过程中,还应该对不良枝干进行及时的修剪,确保幼苗的健康成长。第二,要将耕地除草砍藤工作做好,防止草害及藤缠绕苗木问题的出现,影响幼苗的长势。第三,根据林地需要进行喷除草剂工作,杜绝除草剂施喷到苗木叶子,影响幼苗正常(此方法适用于苗木长到一定高度,有一定坑风抗旱抗药的能力)。第四,要将翻土以及施肥工作做好,这两项工作必须要定期的开展,及时应用相关措施将林区杂草去除,使苗木生长环境能够得到合理的优化。第五,在进入干燥季节以后,要注意防火,而严寒季节则要注意保暖,避免苗木生长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3]。
(三)中龄林抚育技术
        在林木成熟以后,需要相关人员对林木进行有效的保护,要结合实际对砍伐制度进行合理的编制,严禁出现乱砍滥伐的情况。且在进行林木砍伐时,还要结合林木生长习性、长势以及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确定砍伐时间,且要避免进行连续砍伐。与此同时,要对林区的防火工作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保持高度的重视,以此来保证林木生长的健康性。当然,这种目标的实现,还需要相关单位对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强化,有效落实巡检工作,确保林地中的隐患问题能够及时的清除[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林业生产中对造林及抚育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能够使林业生产活动更加科学合理,这对于林业生产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对各项技术保持高度的重视,并结合实际进行合理的应用,从而为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何婷. 试析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和抚育技术要点[J]. 农家参谋, 2018, No.582(09):117.
[2]张秀娟. 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9,16(12):10-11.
[3]高俊森. 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5(15):153-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