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山泉林场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61100
摘要:林木的建设反映了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也代表了一个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水平。由于过去人们的乱砍滥伐,我国的森林资源急剧下降,导致沙尘暴、泥石流频发。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资源保护意识的提高,植物造林越来越受重视,林木种苗工作也成为国家重点管理的对象。当前,在林木种苗管理中还存在生产设备老旧、专业人才匮乏、市场信息滞后等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林木种苗;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林业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需要充分考虑各项风险因素,因地制宜地制定各项植树造林规划,落实病虫灾害管理制度,选择更加先进科学的措施进行规范化种植与管理,提高林木的成活率,促进林业健康发展。
1林木种苗管理的重要性
林木种苗管理是实现植树造林工作的前提,它关系到林业生态建设的成败,也是衡量林业生态效益的标准。过去,由于忽视对林木种苗的管理工作,导致林木苗的生产供应不足,城市生态建设达不到标准。如今,人们重视林木种苗管理工作后,形成了苗木生产技术化,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林业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
2林木种植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
2.1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在本文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一些林木种植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素养,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木材价格也在果断上涨,这些越来越良好的事态也使得一些调查人员在林木种植的过程中故意改变部分调查因子,纵容那些乱砍滥发的情况发生,为了片面的经济效益,导致林木种植业遭受到了大规模的破坏。特别是随着林业管理模式发生重大转变,个人经营模式日益增加,国有的种苗基地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缺乏自发性和推动型,这就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发挥龙头优势,个人经营者往往会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将宏观的生态环境不纳入考虑范围,私自扩大砍伐范围更甚者会砍伐粗壮树木,留下病弱的树木,这对于生态环境将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2.2无法做到有效监督和科学种植
在我国当前的林木种植管理过程当中存在众多的问题和危机,然而不论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或是其他问题,都不能仅仅说是单个经营者造成的后果,更多的是由于没有严格的对这些经营者做到严格质检和监督。对于基层的监督人员来说,由于没有做到跟班作业和及时验收伐区工作都是造成树木乱砍滥发、林地被毁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没有对这些危害林业种植的行为进行严惩,更是放纵了其通过不断加大砍伐力度来获取经济效益。最终对林业种植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对于一些环境特殊的区域,相关人员却并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调查和执行,缺少因地制宜的变通思维和科学长远的系统规划,这也是导致当前存在林业危机一大原因。因此林业种植人员应当依据实践结果不断进行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因地制宜,保护珍稀林木,同时科学系统的对林木种植进行设计,为林木保证良好的生长空间。
2.3专业人才匮乏
一些林业部门为了节约林木种苗成本,一般将林木苗种植在城市郊区或偏僻的农村,这些地方很难吸引到年轻的专业人才去。种苗人员一般为缺乏理论系统知识的当地人,他们仅凭借种植经验完成种苗工作,缺少种苗技术,因此导致苗木的存活率低。
2.4市场信息滞后
林木种苗受到环境影响的因素较大,遇到环境恶劣时,木苗的产量较低,容易导致市场供不应求。存在林木种苗管理在市场信息滞后的问题,导致很多种苗企业不能及时得到市场供求的信息,造成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下降,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
2.5检验制度不完善
当前,很多林业部门由于当地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使得种苗操作存在不规范,木苗质量检验不完善等问题。这样导致了很多质量较差的幼苗也被种植到土壤中,不仅降低了林木苗的存活率,还浪费了人力资源。
2.6资金投入不足
林业发展在人工、机械设备、土壤管理、人力管理、技术检验、种植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投入资金,而一些小型的种苗场,由于资金不足,在市场波动的时候,木苗的质量无法保证,其生产积极性也很难提高。
2.7生产设备老旧
当前由于林木种苗多为规模化生产,所以在生产方面主要依赖于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模式。但是很多林业部门提供的机械设备老旧,缺乏现代化科技装备。再加上林木苗受环境影响的因素较大,遇到恶劣环境时,木苗的质量难以保证。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浪费人力资源。
3林业种植管理技术要点
3.1正确选择种植区域
合理选择种植区域是保证林木成活率的基础,选择过程中需遵循合理性原则,通常选择土层较厚、排水畅通的区域,土壤可以呈微碱性和微酸性,pH值在4~8,保证育苗的成活率[2]。例如,南方地区尽量避免选择高度较高的陡坡和石山,这些区域不便于对林木的管理,应选择一些龟背状或者内倾斜形状的区域进行种植,防止雨水的蒸发;北方区域则应选择阳坡进行林木培育,注意温度及湿度的变化,选择排水畅通、较为湿润的环境,防止林木出现干枯、营养不良的生长情况。
3.2做好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在种植之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准备工作。首先,种植区域进行整理,也就是俗称的炼山。例如,设置必要的防火带,将一些高度较为明显的杂乱灌木丛进行清理,对于一些低于2cm的灌木则进行火烧处理,或者使用草甘膦等化学药剂进行喷洒,使其枯死。其次,重视对林木的选择,可选择种植成活率较高的林木或者乡土树种,并选择种植多种树种,形成丰富的生物群落,防止因树种单一而造成大面积病虫害的暴发,减少产生病虫害的风险,保护生物多样性。另外,林木移植造林最佳时机的选择尤为关键,我国北方地区的最佳移植造林时机在3—5月,此时苗木处于萌发状态,气温不断回升,有利于提升苗木成活率。
3.3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
以桉树为例,种植前需要开挖大穴,防止水土流失,并且促进排水,维持土壤厚度。在基肥施用结束后需要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株距为1.5m×4.0m,相互之间预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以保证林木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提升林木成活率[5]。通常可以使用宽行窄株的种植方法,具体需要结合实际种植需要及林木的生长特征来确定种植方式。
3.4规范养护方法
种植工作完成后需要加强养护,最重要的是要按质按量地进行施肥,要确保施肥到位,并且合理搭配各种肥料,选择合适的肥料品种。以桉树种植为例,种植后将钙镁磷肥400~500g与俄罗斯复肥100~150g混合、高温消毒鸡粪1000g与进口复合肥100g混合等进行施用,效果较好。另外,施肥时间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一般3—4月幼苗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即为施肥的关键期。为防止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以提升整体的管理质量。对于其他林木而言,也需要制定相应的种植规划及管护措施,掌握科学的养护方法,提升林木培育管理的整体规范性。
综上,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业发展也开始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重视,造林种林工程也在不断推进,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在我国林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如何更好地解决遗留的林业问题,更需要现在的林业种植人员不断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同时加强监督树立良好的发展意识,为我国林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志根.林木种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8(03):60-61.
[2]王艳.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育苗技术要点研究[J].江西农业,2017(15):3.
[3]尹海东.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刍议[J].农业与技术,2017(14):185.
[4]邱萍.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现代园艺,2017(14):44.
[5]陈守良.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育苗技术要点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8):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