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青胡
科尔沁右翼中旗义和塔拉林场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029400
摘要: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开展精细化管理,将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精细化,通过规范的流程将各项工作达到数据化、标准化,保障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高效、持续、精准运行。我们在进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着重落实档案管理责任制,明确每一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当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时要及时检查并处理,确保档案工作精细化开展。精细化管理对加快档案工作效率,解决传统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有重要的价值。运用精细化方式进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实现对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分解,解决传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问题。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过程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加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能够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使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清晰、更加有条理。与此同时,档案管理意识和制度规范化的增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加强,更加精细化的档案管理流程,都是提升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对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中,档案管理工作占据着重要地位,能够为其他部门的运行提供支持。现阶段,为了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必须要落实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确保档案管理标准化。但是,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事业单位档案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并未达到理想状态,依旧需要进一步优化。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开展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1、档案的精细化管理能提高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机制。现代企业广泛应用先进的管理科学,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这种非常传统的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积极吸纳新的管理学知识,努力实现档案工作创新。事业单位档案是单位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原始记录和重要信息资源,档案工作则是在单位研发、生产、经营等管理活动中的基础性管理工作。随着现代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将对各项业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对于一个成熟的事业单位来说,不仅要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没有漏洞的经济经营制度,单位的经营者还要不断完善的就是事业单位档案的精细化管理。
2、精细化管理理念融人档案工作中能实现事业单位档案服务功能最大化。档案管理工作程序与方法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即在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事业单位高速发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竞争等活动的普遍开展对各项业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多种管理科学在各项业务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特别是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速度加快、网络办公要求档案管理精细准确,同时档案精细化管理也能够如实反映一个单位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对档案进行科学有序的精细化管理,可以充分挖掘出档案的利用价值,寻找到发展的新思路,有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有利于经济水平的进步。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问题
1、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事业单位在新时期下突出的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档案管理工作上的问题,多数事业单位都由于缺乏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人和负责人,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在新时期下只是过度重视管理形式的创新,而忽视了内容和制度的创新和完善,这就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比较低,难以满足新时期下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
2、档案管理设备陈旧与机制僵化。由于大多数事业单位长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使得单位在制定年度预算时忽视了档案工作设备的购置和更新,资金的不合理分配使得档案管理改革工作滞后。同时,很多档案管理部门仍沿用很早之前使用的档案管理设备,这些设备与时代脱轨,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如有个别事业单位的档案室还是 20 世纪建立的房屋,其温度湿度不符合现代标准容易造成纸质档案的腐坏和破损,部分档案室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品也给档案文件带来巨大的隐患。
3、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不足。多数的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人才的招聘以及选拔的工作中,由于其要求不够严格、招收档案专业人员少、兼职情况多等原因,对档案岗位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缺乏明确的规定,导致上岗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养不足,而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加之缺乏定期的培训工作,这些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提升,此外,由于该岗位薪资和待遇相对较低、职务职级晋升困难,也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三、事业单位档案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1、完善相关责任制度。在事业单位的长时间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定档案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与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落实并不匹配,直接使用会降低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效率、效果,导致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必须要事业单位中现存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需求等完成调整,最终形成符合事业单位发展实际的档案精细化管理制度,为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展开提供科学指导与支撑。在完成事业单位档案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后,必须要严格落实这一制度。基于此,事业单位可以引入责任制的管理模式,保证所有管理人员明确岗位责任,并落实专人专岗的工作方法,保证档案资料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还要配套形成信息化归档与档案保存制度、档案资料的借阅及使用制度等,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2、制定精细化管理的标准流程。现阶段,信息技术水平及配套设备的研发制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多个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包括管理流程、管理方式、工作环境以及服务流程等等[2]。对于档案精细化管理来说,其主要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提升档案的利用价值与保管质量,并保证归档文件的完整性、检索服务的便捷程度等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制定档案精细化管理的标准流程,确保所有工作均能够依照流程要求展开。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归档环节的时效性,实现资料收集、归档、检索与借阅等流程的精细化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在展开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确保相关理念与制度深入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提升档案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3、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事业单位档案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引入先进信息技术,并加强配套设备投入,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明显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支持下,相关人员能够更加迅速的完成资料收集与档案管理工作,避免了档案资源的丢失。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设定检索模块。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必须要重点关注档案安全的保护,通过引入防火墙、加密、权限设置等技术,避免档案资料丢失、泄露或是被恶意篡改。同时,受到经费、信息技术发展、改造难度等因素的影响,一次性完成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困难。因此,可以引入“双档制”的档案管理方式,使用“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的管理模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事业单位中的相关工作人员逐步适应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也保证了重要档案的安全性,进一步推动了档案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来说,落实精细化管理极为重要。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事业单位档案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并未达到理想状态,依旧需要进一步优化。通过完善相关责任制度与流程、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引入奖惩机制、强化服务功能,提升了事业单位档案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效果,促进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与现代化,为事业单位的更好发展提供了支持。
参考文献:
[1] 郭燕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探讨 [J].智库时代 ,2019(03).
[2] 黄芝琴.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J]. 现代国企研究 ,2018(11).
[3]刘宏.如何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开展精细化管理[J].国际公关,201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