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国琼
身份证号:43042619631223**** 祁东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 湖南省衡阳 421600
摘要:粮食安全同人民群众的健康、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加强粮食质检工作,做好储备粮的质量检验,是粮食监管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国家围绕粮食的检验、监管出台了一系列质量标准,粮食监管相关的质检队伍不断壮大,推动了粮食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本文以现有粮食质检体系为切入点,结合笔者自身工作实践,分析新时期做好粮食检验与储粮监管的路径,以期为储备粮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粮食安全;质量检验;储粮监管
前言:
关键词:粮食安全;质量检验;储粮监管
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质量标准与可靠的质量检验体系,做好粮食的质量检验,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根据粮食质量监管的具体要求,在开展粮食检验与储粮管理工作时,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检验手段或者监管方法,对粮食及粮食制成品的物理特性、工艺品质、食用品质等进行检验,并按照有关质量标准对其卫生指标、储藏品质进行评定。
一、粮食检验与储粮监管的重要意义
人们的饮食生活和粮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粮食的整体质量好坏,关系到国民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由于粮食的特殊性,在存储期间,存储环境是否适宜,存储温度的变化,以及储存时间的长短,都可能影响到粮食营养物质、能量的分解,最终导致粮食的品质变差。而要及时发现粮食品质问题,质检人员就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及相关规章制度,对粮食的品质进行科学的判定,包括多种方法的合理选择,多项指标的严格测定以及质量标准的严格运用。参考粮食检验质量标准,在检验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脂肪酸值、过氧化值、吸水量等指标是否正常,并根据检验结果判定粮食的储存状态。除及时发现粮食品质问题,加强粮食的检验与监管,还能为储粮的科学轮换提供可靠的数据,避免储粮品质陈化。
二、充分发挥质检对储粮质量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作用
“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粮食品质安全日益重视。为此必须严把“三关”。
2.1 严把粮食入库质量关
粮食入库的质检是整个粮食业务最重要的环节,它是储粮安全和企业效益的充分必要条件,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第一道关键。质检人员按照国家有关粮食质量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及操作规范对农户送交的粮食进行物检、化检及重金属含量快检确定等级,按有关规定分类分仓入库储存。
2.2 严把库存粮食的质检关
库存粮食受仓房条件、保粮设施、技术、气温、仓温、粮温、害虫、储存时间、粮粒自然呼吸及保管人员责任心等各方面主、客观因素不合理的影响,及容易造成粮食中的营养物质被较快分解的状况,从而导致粮食的品质变差,无法给予用粮人群带来营养和食品安全。为此,粮食质检人员必须按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一规定”“两守则”及《储粮技术管理规范》等有关要求,加强对库存粮食脂肪酸值、过氧化值等粮食品质指标检测频次,综合分析,为库存粮食采取下一步保粮措施、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3 严把粮食出库关
粮食出库是进入口粮市场最后一个环节,此时的质检工作十分关键,既是对入库、储存粮食品质的总检验,更是确保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为此,粮食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指标全面地认真地进行检测。为社会提供“放心”粮食。
三、强化粮食质量储存管理的措施分析
3.1 端正粮食质量管理人员的思想
粮食质量管理人员,都必须要端正自己对于粮食质量管理的思想,要将粮食质量的控制以及管理作为日常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一是要有大局意识,坚守粮食安全质量底线。质检人员的工作事关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大局,每个数据、每项结论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二是认真负责,杜绝诱惑。在日常工作中,每一次检测结果涉及利益,必须要“公正、公平”。三是加强理论学习,学政策、学业务,提升自己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3.2 加快粮食质量监测网络全覆盖建设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粮食丰收了,但粮食和食品检测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使我国粮食质量管理工作以常态化抓好抓实,必须要补短板、筑基础,引“凤凰”。一是加快全国“五级”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检验、网络全覆盖的建设。由于粮食安全涉及人们必需的基本生活,日常监测工作十分繁重,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检验站建设资金缺口大,因此为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企业五级监测网,建议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政府配套,共同加快质检在国家粮食研究院指导下,监测“一省一中心、一市一骨干、一县一监测站、一企一检验室”五级粮食质量监测网。二是加大保障力度。将各级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人员纳入公益一类事业编,经费纳入同级政府预算,以确保工作的开展。三是加大质检队伍建设力度。采取院校委培,定向招生和对在职人员培训力度,提高质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确保粮食质量监测工作正常开展。
3.3 整合资源,建立健全有效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当前,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缺乏系统化、规范化。市场监管部门是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行政部门,但因其职能繁多、市场繁杂、又缺少相应的专业技术手段,更缺乏专业人才,因而有些力不从心;粮食质量检测机构有专业质监人员和仪器设备但缺少行使粮食质量管理的行政职能,无法实现粮食质量的监管。为此,一是整合资源,形成监管合力。将市场监管局下的产品计量检验所、农业农村局的农产品检测等质检机构全并入粮食质量安全检测监测站;二是发挥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作用,采取培训,设立实验检测点等方式,支持市、县质检站业务开展。三是开展驻企和巡检制度,市县级粮食质检采取派出驻企质检和加大巡检力度,快速提升企业检测水平。四是加快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溯源体系,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监管,防止重复检测和漏检现象的发生,确保市场粮食质量可靠。
结语:
总之,粮食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能够吃上安全、优质的粮食是每个群众的内心需求。必须要强化对粮食质量的检验以及管理,要从端正粮食检验人员和粮食管理人员的思想作为出发点、再到做好粮食入库检验和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最后落实粮食质量监管的主要责任。通过上述强化措施,来提高我国粮食质量管理的效率,为国民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培广, 马玉侠.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粮食质量检验工作的基本途径——以中储粮宿州直属库有限公司为例[J]. 现代面粉工业, 2020.
[2]郭庆海, 刘帅, 刘文明. 三维坐标下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管理问题研究——以东北粮食主产区为例[J]. 中州学刊, 2019.
[3]李玉龙. 粮食检验与储备粮质量管理研究[J]. 食品安全导刊, 2019, 000(003):37.
[4]杨月. 浅析粮油产品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 000(004):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