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漫
嘉祥县人民医院 山东省济宁市 272400
【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扫描对肩关节损伤的诊断效果。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收治的62例肩关节损伤患者,抽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入组时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两组,每组均有31例患者。对照组CT造影检查,实验组核磁共振扫描,对比两组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图像质量比对照组高,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肩关节损伤中采取核磁共振扫描检查,操作简单,成像质量高,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核磁共振扫描;肩关节损伤;图像质量
肩关节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肩袖或者韧带退行性改变,或者创伤等因素导致肩关节周围组织受损,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因肩关节结构相对复杂,确诊时,要精确掌握解剖结构,以提高疾病确诊率。以往,临床上对于肩关节损伤多采取X线片、CT造影等方法检查,但确诊率较低。X线片、CT检查价格低廉、拍摄迅速,能够观察肩关节骨质损伤、骨折和骨脱位情况,但不能直观显示软组织、肩袖以及软骨,导致对诊断疗效造成一定影响,从而不利于疾病后期治疗[2]。所以,本次研究将对肩关节损伤采取核磁共振扫描,并分析其诊断效果,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为本院收治的62例肩关节损伤患者,抽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入组时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两组,每组均有31例患者。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6例、15例,年龄范围在20~66岁,中位年龄为(38.15±2.47)岁;实验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7例、14例,年龄范围在20~65岁,中位年龄为(38.09±2.51)岁。对比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经确诊为肩关节损伤;(2)知晓情况,自愿签署同意书;(3)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准予研究。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意识障碍;(2)临床资料不完整;(3)非自愿参与研究,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CT造影检查,实验组患者则采取核磁共振扫描,让患者采取仰卧位姿势,肩关节和扫描床中线尽量靠近,双侧肩部放松,手臂轻度外旋,放于身体两侧。并将线圈中心对应患者肱骨头部位,使扫描中心和线圈中心保持在同一平面。此时调整仪器参数,给予FSE、FIR和抑脂序列扫描,对患者斜冠状位、斜矢状位以及平面轴位进行扫描,先从肱骨头或者关节盂部位进行扫描,扫描结束后再对锁骨外侧至肩峰部位予以扫描[3]。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确保扫描质量有效性。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分为优、良、差四个标准。图像清晰,可满足在诊断需求表示优;图像清晰度较低,仅满足局部诊断需求为良;图像不清晰,无法满足诊断需求为差。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检查图像质量对比
实验组图像优良率为93.55%,对照组图像优良率为77.42%,实验组优良率比对照组高,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userUpload/11(8524).png)
3讨论
肩关节具有灵活度高、活动度大等特点,由肩胛骨以及肱骨头组成。而肩关节损伤则主要包括肩关节火灾退行性病变导致的损伤,以肩袖损伤较为常见[4]。因肩关节作用较大,若肩袖部位病变后会对关节稳定性造成影响,从而引起颈肩部疼痛等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因此,对于肩关节损伤及时诊断和治疗尤其重要。
以往,临床上诊断肩关节损伤时多给予X射线和CT检测,但整体疗效较差,图像质量不清晰,仅能观察肩关节损伤情况,对于肌肉、韧带和软骨情况观察效果较差,从而导致漏诊、误诊等。核磁共振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效果满意。磁共振系统具有较大磁场,操作简单,扫描过程中不受患者姿势影响,扫描中心大面积移动,以有效增强扫描范围,并且,将重点扫描部位在扫描中心进行扫描,使测试部位和辞退中心起到磁场叠加效果,磁场均匀,还能提高磁场综合检测水平[5]。因核磁共振自身特性,调整磁共振仪器,全方位、多参数扫描,使视野更清晰,能够直观肩袖、关节囊以及肌肉等组织。并且,信噪比较高,因磁共振仪器具有较大使用空间,将表面线圈通过不同角度摆放,使线圈精确接近检查部位,以有效提高检测精度[6]。此外,该仪器对于受检者电离辐射相对较小,且操作灵活,有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提高积极性。本次研究显示,两组图像质量相比较,实验组优良率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较大(p<0.05)。可知,对于肩关节损伤患者通过核磁共振扫描检查,疗效满意,图像质量高,临床诊断较高较高。
综上所述,在肩关节损伤中采取核磁共振扫描,确诊率较高,图像质量清晰,有助于为疾病后期治疗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忠民, 郝兰春. 核磁共振扫描在肩关节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v.6(11):71-72.
[2]金吕祥, 池航. 磁共振扫描应用于肩关节损伤诊断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v.16(16):138-139.
[3]张德志. MRI检查在肩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017(006):100-101.
[4]孙素芳. 肩关节磁共振平扫与磁共振关节造影在肩袖损伤诊断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 28(02):47-48+60.
[5]王璐, 张燕, 王国庆,等. 肩关节MRI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13):340-341.
[6]李志奎, 李建宇. 探讨核磁共振关节造影技术对肩关节盂唇撕裂的诊断价值[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 v.29;No.185(0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