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5月15期   作者:马贞依
[导读]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水质采样是一项基础工作,
        马贞依
        杭州嘉澍环境监测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311199
        摘要: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水质采样是一项基础工作,其规范性直接影响着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及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因此,加强水质采样的质量管理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意义,然后分析了水质采样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加强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相关举措,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
1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概述
        1.1相关概念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水质采样是其中一项最为基本的工作,通过该项工作的展开,可以为我国环境保护部门环境决策工作提供保障。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质量管理的方式,使得最终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得到保障。在如今可持續发展的环境中,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对于我国环境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针对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工作人员能够给予更多关注与重视。
        1.2重要意义
        水资源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地区水质采样,进行分析是水资源保护和改善的前提,对地区的水质采样工作定期进行,才能确保对环境状况的整体了解和监督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环境监测水质采样工作十分重要,对水质采样的质量管理也应当尤为重视,只有水质采样工作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步骤严谨,工作人员责任心强,才能确保采集样品的真实、准确,才能保证获得的地区水质基本情况和数据的效度和信度,为地区的水质监测和改善,水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2 水质现场采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监测点位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中对地表水监测、污水监测、环保验收监测的水样监测点位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受到现场环境、采样条件和工具的限制,导致点位设置无法满足标准。在地表水监测时,部分采样人员为了节约采样时间或提升采样的便捷性,在布置点位时会存在不符合标准的情况,甚至会出现点位随意变换的现象。污水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未提前对监测位置进行细致调查,在布置点位时会以自身经验作为主要参考,该种方式下采集的水样多数都缺乏代表性。上述的水样采集工作方式都无法反映出真实的水体情况,所获得的监测数据缺乏真实性且无参考意义,无法作为判断环境质量的好坏,也无法判断污染物是否达到了标准。
        2.2 采样设备和容器
        在水质采样过程中,部分项目需要在现场进行测定,比如水温、pH值、溶解氧等,在测定前需要对检测设备进行测试,确保设备无运行障碍。相关仪器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工作,在使用前需要先进行相关实验,对仪器的准确性进行判断,并对仪器进行校准。实际工作中,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对维护保养工作的不重视,使仪器设备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导致获得数据不真实,影响了最终的监测结果,对环境管理工作的实施是极为不利的。同时,部分采样人员在针对无法现场测试的项目进行样品收集时,没有根据标准选择采样容器,导致采集的样品被污染,无法获取准确的数据,降低了监测工作效率。
        2.3 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部分采样人员在水质采样过程中忽视了样品保存和运输环节,在样品采集完成之后并未根据要求对样品添加固定剂,或者未及时对样品进行冷藏、冷冻,水样在采集之后并未得到有效的保护,以至于水样送至实验室的过程中出现成本或形状上的变化,导致最终获取的数据信息缺乏一定的真实性。


        2.4 采样人员
        采样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水质采样的检测结果,由于专业采样人员较少,所以部分监测站的采样人员岗位并不固定,会根据工作需要频繁的更换岗位,若是没有经验的人员更是无法达到水质采样的基本要求,由于人员的缺失,部门还会招聘或调取没有经验或没有上岗证书的人员直接参与到现场采样工作中去,采样人员没有经过培训考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因操作不当导致样品出现误差,这对于采样质量管理工作十分不利。随着今年来国家对水质监测的重视,监测工作量不断增加,但现场采样人员却没有增加,导致采样人员不得已开始应付工作,更没有时间进行继续教育,深入研究。虽然加强了监测,但缺乏标准的操作,得到的结果根本没有参考性,该问题必须要加以重视。
3 加强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举措
        3.1 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要想保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就要做好采样前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①文件学习。凡是参与水质采样、检测工作的员工,都要熟悉检测方案、采样规范,了解每个检测环节。②设备准备。采样负责人认真核对设备规格、型号和状态,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检测水样采集容器的规格、数量及药品,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工作。
        3.2 重视采样设备的检修
        加强采样设备的检修力度,为水质采样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首先,建立管理机制,明确岗位职责。规范采样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内容,建立独立的保管部门。其次,安排专人按要求检修采样设备,避免工作失误导致设备受损。同时,详细、真实的记录采样设备的检修及使用情况,在促进水质采样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期下,保障检测数据的可靠性。此外,重视采样容器的管理。落实水质样品的保存标准,若情况特殊无法执行,应深入研究容器材质,不能和其他组分发生反应,也不能出现新的污染。对于容器的应用、存储等,必须时刻保持清洁度,选用合适的清洗、消毒方案。
        3.3 科学管理采样点
        在选择水质采样点时,应参照检测方案,按技术要求、规定进行。待采样点确定后,合理使用相关技术和设备进行定位,保证采样工作的一致性。应注意的是,不能随意更改采样点,必须更改时,按流程和要求重新选择。当然,采样点定位后还要拍照留存,打印照片后交由相关人员确认,提高工作效率。具体采样中,污染源工况是一个容易忽视的问题,导致所采样品无代表性。基于此,采样人员应充分了解废水治理工艺、污染源的情况,同时制定合理、科學的采样方案和措施。对于因净水工程、工业泄露,导致采样点偏差的现象,应及时上报处理,并快速选择新的采样点,保证采样工作顺利进行。
        3.4 重视水样的保存和运输
        水质采样过程中,采样地点、检测室有一定的距离,若水样保存、运输期间采用措施或手段不当,就会改变水样的性质,影响最终的监测结果。因此,必须提高对水样保存、运输的重视程度。首先,对水样进行分类和针对性的保管,使用减振材料减少水样运输中的震动与碰撞。对于冷藏的水样,严格按标准选用冷藏箱,便于维持水样温度。其次,留意水样运输过程中的环境变化,预防环境因素影响药品质量。若在冬季采集水样,除要关注天气变化是否影响水样质量外,还要采用针对性的举措进行保护和补救,避免水样丢失或破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为使水质样品质量得到保障,针对水质样品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水质样品在保存以及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欣.初探环境监测水质样品采集注意事项[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8):58.
        [2]张珊珊.对环境监测水质中总磷测定标准方法的探讨[J].科技风,2019(11):133.
        [3]谭淑娟,张巍.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11):60-61.
        [4]王越.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J].冶金管理,2019(17):166+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