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刘跟党
[导读] 翻转课堂与以往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中存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不同,前者较为看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使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环境中的主体对象,在预习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应用逻辑思维与教材理论内容等进行解题实践或者随堂讲解。

安徽合肥市第八中学  刘跟党  230001

摘要:翻转课堂与以往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中存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不同,前者较为看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使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环境中的主体对象,在预习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应用逻辑思维与教材理论内容等进行解题实践或者随堂讲解。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数学;教学
        一、引言
        以往的教学模式较为重视教师的主体性,教学模式也主要以理论灌输的方式进行,学生的主体性较弱、能动性发挥不足。为更好进行理论内容以及教学实践的展开,需要进一步研究翻转课堂的实施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制定。
        二、翻转课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主体性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普遍以教师作为主体进行理论讲解以及例题演示,学生需要顺应教师的思路和教学的开展进度进行理论学习[1]。此过程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容易被忽视,且课堂教学氛围较为看中教师的营造能力,但受限于学校教学进度以及教学目标的限制,教师也需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设计总体流程,对于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以及兴趣激发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而翻转课堂通过角色对调的形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环境的主体对象,在教师的辅助以及引导下,独立进行理论研究与学习。
        (二)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学习新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主要通过教师进行讲解、举例和示范进行学习,此过程还需要学生及时记下重点内容以及关键解题步骤等[2]。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对于随堂提问较为胆怯,只有在课后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高中数学在内容上相较于初中阶段难度更大、逻辑性更强。翻转课堂通过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性,使其在相互探讨、研究与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思考、实践验证等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
        (三)可以改善教学的相互效果
        教学交互效果主要涉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学氛围之间。以往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学交互仅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模式较为单一,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厌倦以及疲惫等学习状况。对此,教育工作者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重视教学模式的制定以及方法的应用,由此在一定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翻转课堂在教学的交互建设上,通过交互关系的拓展,使学生可进行沟通交流的对象增多,使其能够在使其活跃以及学术研究的氛围下,积极参与理论学习和实践。该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交互关系的拓展下大大增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理论教学的实施质量。



        三、相关应用思路与开展方式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交互模式
        高中数学的理论内容在学习上,需要一定数学基础,与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质量关系较为密切,若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且缺乏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则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举步难见”的情况。对此,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翻转课堂的展开过程中,以由浅入深、过往知识回顾的形式,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复习基础上,更好进行高中阶段的教学。比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教师以y=x2与y=2x进行对比,使学生对x的性质和意义进行讨论研究,并以定义域、值域以及映射等角度指出初中与高中阶段函数学习的差异性。教师可在学生相互讨论的基础上,指出初中与高中阶段函数学习的不同,前者只需学生掌握基本的函数解析式和应用方式,不涉及定义域和值域,后者需要在前者的基础上,结合映射、定义域以及值域等概念进行学习。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二次函数与指数函数进行对比讨论后,引出y=ax的函数式,并使学生思考a=0时、a<0时以及a=1时,函数具有怎样的变化。此过程对翻转课堂的应用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在相互讨论、探究和回顾的基础上,使其自行开展新一轮的理论内容学习,教师则在学生探究与理论解读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讲解,从而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使其更好进行理论内容的学习。
        (二)设置转变教学问题的设置形式
        教学问题作为翻转课堂教学中围绕展开的重点,教师需要在结合教材理论内容与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定开放性教学问题,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相互进行探讨、研究。教师在以往的教学问题设置中,主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展开,在思考方式以及逻辑能力培养上较为局限,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的交互质量较差,难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对此,教师需要对教学问题的设置形式进行创新,使学生在崭新的教学问题思考中,通过良好的交互形式积极投入理论内容的学习过程中,以发挥翻转课堂的具体作用。比如在例题:在△ABC中,若sin2A+sin2B<sin2C,则△ABC为()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进行随堂演讲,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以及理论根据等,教师在学生分享、讲解的基础上,提示解答该题的主要思路以及理论根据,如该题需要在正弦定理的应用基础上,把不等式进行转化,即a2+b2<c2的形式,再根据cosC=a2+b2-c2/2ab<0,判断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从而在教学问题的设置转变中,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具有鲜明的个体差异性,体现在性格特点、学习基础、思维能力、联想能力以及空间能力等方面上,在翻转课堂的实际展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其引起重视,从而在教学目标制定、流程的设计工作中具有针对性与科学性。若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较低,又或者缺乏正确的思维模式,教师可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设置中,应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使每个学习小组都有一名或两名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并在理论教学的开展上,使学生通过相互扶持与帮助,共同完成理论内容的学习与应用。比如在直线与方程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在讲述直线于不同象限中的位置特点以后,使学习下小组共同探讨当直线穿过坐标系原点时,方程具有怎样的变化。
        总结:教学目标作为理论教学的主要依据和核心内容,在教学内容、交互模式以及灌输形式的设定上,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确保目标的展开能够有效作用于全体学生。
参考文献:
[1]陈滨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9(71):56-57.
[2]顾福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浅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16(05):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