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高莉
[导读] 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 除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的学习成绩,还要综合努力、全面发展。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六小学 高莉    017000
 
摘要: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 除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的学习成绩,还要综合努力、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完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方法,创造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改进学生的阅读方法,从而为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打下基础。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重点探讨了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实践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拓展性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深度学习
        一、引言
        在众多的小学课程中,语文课程是所有课程的基础。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丰富的阅读,增加自己知识的积累,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完善学生人格,和对于素质教育提出的全面发展是完全符合的。因此,在拓展性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转变传统教学思路,不光要教会学生怎样阅读,更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更有效的方法,以此来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核心素养,凸显出语文教学的价值。
       二、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教学是一个培养兴趣和塑造人格魅力的过程,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国家更注重学生的培养,尤其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理念主要指向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良好品格,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核心素养是学生需要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也是最近这几年来教育部门提出的新要求,由于教育的不断改革。对此,要想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及时改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交流,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以提升阅读能力,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实践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措施
        1.融入生活情境,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
        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首先语文老师的教学要进行彻底改革,舍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一味的进行知识的灌输,要让学生参与进来,积极讨论问题,激发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当学生通过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就会很快的想到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式进行解决,愿意进行阅读探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才能使得在文章中有生活气息,同时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有帮助的。
        例如部编版二上《曹冲称象》的阅读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超市选择很多不同种类型需要称重的物品,想一想“称重”这一环节需要注意什么。然后,再想想如果是自己,会怎么选择对大的东西进行称重,其次,再通过“曹冲称象”这一故事进行阅读。通过全文阅读,发现曹冲称象过程所运用的称重方法。


此时,学生A提出“我发现曹冲称重是运用船只、石头进行的,并且可以借称得石头的重量,计算出大象的重量。”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激发了学生对文章的探知兴趣。最后,教师需引导学生查阅相关书籍,了解相关语文内容,有利于提升语文拓展性阅读课堂的有效性,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思考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探究阅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如果静下心来,体会文字的意义,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自己的心被内容牵着走的时候,就是享受阅读的时候。其实每篇文章都是由千万个哈姆雷特组成的,因为有千万个读者。每一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同,所理解的东西都不一样。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阅读同一篇文章,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对于语文阅读学习来说,首先得找出文中的主线脉络,然后反复阅读,理解,提问,回答。例如部编版三下《望洞庭》的阅读拓展教学中,多次阅读、多次探究,使学生仿佛身处意境,更加切身体会。诗中有多个文字的深层涵义,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不断品味出文字与阅读文章的关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3.阐述文化传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所以,在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当结合不同传统文化,讲述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并逐步加深阅读资料的深度,对于有理解难度的文章,语文老师需要在合适的时间点拨,会给学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使中华文化充分融入于阅读教学当中的方法,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还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部编版二下《亡羊补牢》的阅读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题目以及快速阅读,使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亡羊补牢以及‘补牢’的作用。”带着问题的阅读,会使学生的阅读效果翻倍。其次,教师需展示该寓言故事的出处,即《战国策?楚策四》。虽然小学生对于战国、楚国、赵国并不了解,理解能力相对会差一点,但是教师可以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述出战国时期的知识,通过拓展传统战国文化内涵,使学生们能够逐渐掌握语言文字的特色,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后,教师最后需对《亡羊补牢》寓言故事进行总结,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还能加强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总结:综上所述,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中,需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感悟文学并掌握文学,了解汉语的魅力。同时,语文教师要持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并且需要改进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们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惠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 考试周刊,2017(79):32-32.
[2]张敏.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讨[J]. 基础教育研究,2018,494(16):14-15.
[3]朱柯珂.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改革探究[J]. 新课程(上),2017(5):143-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