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杨选春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地理学科在此背景下也有所变化。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第二中学  杨选春   6546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地理学科在此背景下也有所变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即教师结合地理知识和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和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法;应用策略
        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改变传统的地理课堂上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能使枯燥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而且这种生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根据地理情境,设置有效提问
        提问是常用教学方法,既可以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巩固重点知识。提问需要技巧,若提的问题太简单,学生轻易答出正确答案,则无法促进学生的思考;若提的问题太难,学生则会产生畏难情绪,容易对地理学科丧失信心。因此,只有有效提问,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如教学“工业的布局”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附近工厂的布局情况,设计有效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增进学生对本节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先让学生回顾教材知识,思考问题:“有水污染的工厂应该布局在哪里?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该布局在哪里?有固体废弃物的工厂应该布局在哪里?”然后根据所在城市的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特点,分析“你所在城市自来水厂的布局合理吗?钢铁厂布局合理吗?火电厂布局合理吗?”等问题,学生脑海里会浮现出各个工厂的位置、该地的风向、河流流向、耕地分布等信息,从而真正调动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地理教学要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有些地理原理及现象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强大优势,增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适度用多媒体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复杂的、抽象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如在讲授“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与分布”时,教师提前精心筛选和剪辑水土流失的模拟动画视频,让学生感受水土流失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思考水土流失的危害。让学生了解我国水土流失的严峻现状,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教学
        生活情境即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将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知识简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教学方式能让单一枯燥的灌输式教学转为开放的探究式教学,能拉近教师和学生、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教师应创设合适的地理情境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在实践中体验地理对生产生活的作用与价值,并获得知识、获得启发,不断提高个人的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


地理实践教学非常具有挑战性,教师应提前做好教学安排、具体的路线、调查的问题、安全预案等前期工作,并与学生充分沟通交流,让地理教学实践安全、有序、目标明确地进行,使学生在真实的地理情境中理解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要善于选取现实中的地理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如成渝高铁途经成都平原、龙泉山脉和中梁山脉,三跨沱江,桥隧总长占线路长度的65.8%,从设计到建设都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引导学生思考:“成都与重庆之间有那么多高山和河流,为什么还要打通这条高铁线路呢?”“影响成渝高铁修建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也能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一)情境设计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教师设计的地理教学情境只有与学生之前的认知结构有冲突时,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我国古代东南沿海的僧侣,一般选择冬季从中国东南沿海乘船出发去东南亚各国进行文化交流,选择在夏季乘船归国。这是为什么呢?”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矛盾,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二)情境设计要精选素材
        许多高中地理教师都有多年的任教经验,接触各种案例,素材很多。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精心选择适合情境教学的素材。选择素材时尽量符合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一些最近出现的新闻视频作为素材,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容易激发高中生的探究热情。如讲“热力环流”时,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滨海地区早上和夜晚的海陆间空气流动方向;讲“山谷风”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思考巴山多夜雨的原因;讲“季风”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成都冬夏季的盛行风向,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另外,素材还可选模拟实验、实地观测等。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创设情境,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情境设计要注意时机和时效
        要根据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呈现情境。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教学环节的完成情况,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情境的呈现时机,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校内地理实践活动,从春分到夏至、秋分、冬至,再到次年春分,中午测一下学校旗杆影子的长度,总结旗杆影子的变化趋势。通过这样的地理实践活动拉近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距离,学生对正午太阳高度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
        三、结语
        总之,情境教学法应该随着学习内容、学习场景、认知对象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认可,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施展各自的才能和智慧,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地理课堂中都有收获。
参考文献:
[1]王鲲.普通高中地理海洋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2]徐潇.基于地理学科的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