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杨芳
[导读] 数学知识非常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老师需要重视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的时候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

云南怒江州实验小学 杨芳 673199

摘要:数学知识非常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老师需要重视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的时候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思维导图是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
        当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之间有差异的时候,学习起来就会非常吃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使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改善他们的思考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构建知识框架、理清知识体系。
        一、小学数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重要性
        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在进行数学教学与思维导图的有效融合。在此条件下,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对于数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采取思维导图教学方法,能够构建出更为直观的数学教学课堂,让数学知识更加清晰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是因为思维导图能够将枯燥、僵化的知识转化的更加具体、形象,便于小学生的理解与吸收。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趣味的数学课堂中学习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另外,思维导图教学法能够让小学生更加快速的运用公式探索数学知识,实现了全方位的兴趣培养目标,消除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抵触以及恐惧心理,从而主动探索新奇的数学知识,为小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
        (一)引入思维导图,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引进思维导图是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课本逐步对每个知识点展开教学,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知识点分散,学生无法形成严密的知识逻辑。而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根据教学知识点构建清晰、直观的板书,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知识框架。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及自己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可以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形成系统的知识逻辑,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例如,在讲解“几何的初步知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各个几何图形的性质与计算公式进行对比总结,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记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知识系统的形成。当在讲解立体图形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进思维导图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性质与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深化学生对各种图形的了解,促进学生对三种立体图形进行有效区分与记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引入思维导图,帮助课后深化教学内容
        课后总结是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对教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的重要方式。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展开课后总结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辅助其解决数学知识点多且杂的问题。


另外,学生自己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进思维导图,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例如,学生在突破“解方程”知识点时,可以在大量练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解题导图,如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学生一旦形成了解题的思维导图,当再次遇到这类题目时,就可以做到快速、准确地解题。教师在课后总结阶段引进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运用思维导图,完善思维认知系统
        思维导图可以将数学知识中的不同层次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展开数学课堂,依靠思维导图中存在的网络状认知规律,将具有条理性以及严谨性的数学知识融合其中,最终帮助学生展开高效的数学学习以及数学复习。并且,小学数学教师在这一基础上还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对数学知识展开全方位的学习,构建根据思维导图的规律以及思路,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记忆。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讲解乘除法的时候,可以将口算以及笔算等计算方法融入思维导图,并以此展开接下来的数学计算教学。教师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对学生展开乘除法教学,可以让学生认真仔细的观看思维导图中的数学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乘除法的记忆,并构建完善的数学计算思维。
        (四)引入思维导图,促进直观教学
        由于思维导图通过总结与归纳,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转化为图形,因此它还具有能够促进直观教学的特点。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点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数学知识点的繁杂而产生较为迷惑的心理,他们由于年龄尚小,学习经验匮乏,当教师教导数学知识点时往往难以理解,也不懂得如何与教师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将教学内容更直观地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巧妙设计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中加入颜色与位置的因素,使得思维导图变得丰富而多彩。通过应用这样的思维导图,能够有效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促进直观教学,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五)引入思维导图,优化教学氛围思维
        导图复杂化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对定义有所模糊,而思维导图的特点就是使得知识点简洁明了,教师在进行思维导图的教学时,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规整和优化,从而呈现出最中心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新课内容。并且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需要让学生们保持心情的轻松愉悦,便于接受新知识。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制定合适的思维导图教学计划,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应利用思维导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信心也能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促使学生最终发展成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金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2):168.
[2]张燕.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新课程(上),2018(06):218-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