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标下初三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熊进文
[导读]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初三语文教育也在教学模式上力求创新突破。
江西省进贤县三里乡初级中学  熊进文  331709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初三语文教育也在教学模式上力求创新突破。在新课标的改革方针下,初三语文需要从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行为习惯出发,思考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以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作为对初三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向,分析了现行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探讨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优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以帮助进行初三语文教学的改良。
关键词:初三语文 阅读与写作 一体化教学
        引言:初三语文作为初中文科教育的重要部分,需要着重考量学生在语言技能的应用与表达方面的技能教学。阅读与写作,在初三语文的教学中占据较高的比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初三语文教学通常对两者进行独立的教学。在新课标指导下,对学生在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方面的要求实际上有所承接与重合,这意味着开发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
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1.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优越性
        在传统的阅读理解练习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方向已经较为明确。在小说文本的阅读中,主要进行对人物形象、描写方式的解读,对比喻等修辞方式的应用进行考查,进而完成对小说中心思想的思考;而在散文的阅读中,主要对文章整体的情感脉络进行分析,思索作者通过文章想要表现的自我形式。但在这一过程完成之后,却缺少应用的环节,使得学生往往懂得什么是一篇好文章,但却不懂得如何写一篇好文章。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在该散文中,通过对父亲形象的塑造,最终上升至父亲对儿女的关怀,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初三学生的作文何尝不应是这样的思路? 然而,目前大部分的初语三读理解的题型上得到尽可能多的题目为主要目的甚至是唯一目的,忽视了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可能性。 因此,在学生阅读完文本后,可以进行同一类型的题材写作,让学生活用阅读得到的经验进行写作体验,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所见,以小见大,形成对某一普遍性现象的感悟,最终完成了对写作的中心思想的凝练。另外,在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之下,能够在阅读理解完成后,由教师提出“如何像这篇文章一样写作”的提问,让学生开展思想的交流,丰富写作的思路。同时在完成了当堂的写作构思后,可以进行交换的点评,使学生之间自主进行思维的碰撞,通过反复的阅读、思考、写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审美水平与表达技巧。
        2.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应用策略
        2.1提炼文本精华,形成素材意识
        在进行对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教学时,必须思考阅读材料在学生应用于写作时的可行性。例如诗歌形式的文章,虽然思想水平较高,但却对初中学生在典型写作上的帮助较少。因此,选用散文、小说等更加贴合学生写作类型的文本,能够促进一体化教学的目的实现。同时,
要通过选择文本的作者、题材风格完成对文本的丰富,进而拓展阅读教学的广度,实现对学生不同方向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教学中,初三学生记录素材的习惯并不普遍,因此在实行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记录优秀的素材。


例如,在对《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一文的阅读中,在百草园的环境描写中,可以引导学生对鲁迅描写景物的白描手法进行分析、记录,并尝试自己进行对公园中的景色的仿写,完成从阅读向写作的尝试。
        在完成了阅读理解后,要适时进行对同类型作文的练习、仿写,例如以《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为参照,写校园操场与图书馆,力求通过写作,让学生体会与作者同样的创作感受,在实现写作技巧的练习的同时,加强阅读理解的思想深化。
        2.2归纳文本阅读脉络,辅助写作构思
        部分阅读文本的主题较为晦涩,或需要结合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才能够正确理解,因此,初三语文教师必须给予学生以常识性的指导。如《父亲的病》一文,需要让学生明白鲁迅儿时的社会处于思想较为落后的文化环境之中,巫医横行、草菅人命,从而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体会到文章中暗含的讽刺意味。当学生处于阅读的学习中时,需要将自我投射至文章所处的背景中,进行感同身受的体会,但在写作中,需要完成自我情感的外露。这一从投影到自我展示的思路转变,是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最应重视的教学。其思维的培养,应当在学生的写作体验中逐步得到实现,教师必须严格进行对学生的作文构思、中心思想与修辞表现方式的考核审定,并给予正确的方向性指导。教师在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中,更多扮演了引路人的角色,如何将学习的控制权交给学生后,对其进行合理的规范,是教师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2.3促进作文课堂交流,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传统语文教学最大的突破就在于其能够给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高的参与度,在课堂的作文练习后,学生能够通过交换各自的习作,进行对同学的作品的阅读,这一过程完成了从阅读走向写作后的再次回转,令学生的学习从写作再次回到阅读之上,使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关系不止步于前者服务于后者的单向性联系,而是能够通过有机的教学结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在学生的自发沟通互动中,学生能够达成对彼此学习经验的分享,最终实现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
在给予学生学习上充分的自由度后,教师仍旧要对课堂教学效果负起责任。由于初三学生在学习方向层面还未有清楚的认知,因此虽然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提供给了他们以足够的机会进行自我学习,但若缺少了归纳总结,初三学生并不一定能实现对学习经验的自我反思。因此,可以通过在交换阅读作文的活动后,由学生在作文下书写自己对作文的意见与理解,由教师进行评定,能够实现对写作者和阅读者的共同评判,提高教师工作的效率。
        结语:新课标下初三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给予了更高的重视,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初衷是通过整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中协调度较高的部分,使学生通过体系化的学习,实现阅读与写作两方面的素养的提升,为初三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思路。
参考文献
[1]李红.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7(27):45.
[2]刘洁.浅析初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J].发现,2017(9X)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