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肖强琼
[导读] 教育的目的是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向教师学习的最新途径和方法,通过不断改进日常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平寨小学  肖强琼   553400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向教师学习的最新途径和方法,通过不断改进日常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小学是学生学习各种学科的基本阶段,也是学生打好基础知识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数学的学习尤为重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要接触数学,并根据自身特点,逐步增加难度。因此,学生必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基本前提是“思维的语言是图形和联想”,这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出发,每一个单词或图像本身都可以成为一个副中心或联想,整体以一个无穷无尽的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辐射到周围,或者属于一个共同的中心。它可以调动左脑的逻辑、秩序、文本和组织,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色彩和空间参与思维和记忆,将传统的单向显性思维转化为多维发散思维。它可以应用于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能够清晰地展现思维过程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能够提高人们的学习能力和行为表现。
        一、思维导图用于解决问题,将抽象化为直觉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每个小学的课程分为“数与代数”、“数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知识的实际使用能力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引导他们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问题中隐含的抽象理论知识更直观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问题,迅速解决问题。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和联想能力较弱。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材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学中,学生根据意义理解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用图表或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分析,箭头会根据主题的意义进行思维导图,形象化,通过已知若干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理清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并迅速找到正确的思路,最终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思维导图组织数学知识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学生不能将看似支离破碎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会更完整,更系统。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在全面掌握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熟练地运用思维导图,将原本零散的数学知识有序地、分层地连接起来。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逐步建立起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内容的“小数乘法”部分,学生虽然不熟悉小数乘法的各种运算规则,但却熟悉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熟练地将十进制乘法运算法则和整数除法运算法则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思维导图,学生不仅能快速理解和记忆十进制乘法的算术规则,而且能清晰地梳理出相关的数学知识。



        三、它可以应用于数学习题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习题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在思维导图中画出已知条件、关键词、相关条件和信息、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我们可以分析和认识数学问题,并清楚地显示出条件或信息的搜索、解决和应用。思维导图是用来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的。通过对动作信息的分析和思考,可以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掌握解题信息之间的关系,从而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的效率。通过深入而全面的思考,我们可以画出一幅详细而有价值的思维导图,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非常重要。同时,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维导图,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思维导图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先讲解圆面积所包含的知识,然后以学生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法解决教材中例题中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以指导针对性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知识内容丰富,细节丰富。有时学生在学习内容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遗忘,而思维导图则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复习、巩固和强化记忆。思维导图在数学分类复习过程中的优势主要在于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它可以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框架,以知识点为中心,发散思维,与其他知识的接触点,不断丰富和强化知识,把握全局。学生可以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和更好的记忆方法。比如说,在学习圆的时候,老师会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然后再让学生知道生活中什么对象是圆,从而建立简单的联系,然后进行更具体的学习,
        结束语: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把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联系起来,然后以图形的形式出现。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维框架,而且锻炼了学生的三维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思维导图符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因为它可以将更复杂的数学概念和定义简化为图表,或者使用箭头将两个抽象概念连接在一起。此外,思维导图还可以通过色彩、图像等方面构建知识体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显性知识,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掌握知识的扩展,理解更多的隐性知识,奠定基础。培养小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常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1):146-147.
[2]樊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48-49.
[3]王冬琴.刍议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6):156.
[4]冉红宇.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才智,2017(27):2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