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东山小学
[导读]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变化。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东山小学    杨禄益                                       

摘要: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变化。小学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也是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的主要学科。想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问题意识能够反映学生认真的思考了问题,有了思考才能了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所以,老师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问题意识的培养。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具体的教育对策,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数学教学要从数学的特点出发。因为小学数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包括教材的选择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单易懂,知识点要更好、更真实,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观察能力。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与时俱进,良好的教学氛围和丰富的教学方法,本文从这些方面提出了一些教学对策。
        一、运用游戏方法,引入问题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多数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权不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产生了阻碍。因此,教师应该提倡课堂气氛,利用游戏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运用游戏的方式,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知识概念的引入,增加师生互动频率的同时,教师能够有效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提问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境界,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找到问题的重点,正确地对待问题。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改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可知,世界在变化,而且是在高速发展中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具有创造力的人进行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想要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学生了解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也要了解到自己的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对待学生,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倾听学生的提问,把课堂交给学生,使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
        三、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老师应该表扬学生能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提出问题。例如,在老师讲解数学知识后,一般老师都会问是否能够理解,或者还有什么问题?这时候大多数学生是懂的,但也存在少数学生不懂的情况。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会假装听懂了。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比如把知识转化为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问题,教师会重新解释问题,学生会在这一过程中弄懂问题,明白自己存在的问题,把知识点和数学问题解释清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意义,也能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当学生提问时,老师可以做出不同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鼓励。教师可以用“你真聪明”、“你思维有逻辑,甚至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来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增加自主探究的环节,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巩固问题意识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最强,方向性思维能力不如成人,因此他们最具想象力,但不具有创造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用具体的方法来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可塑性,这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多样性,通过观察和理解,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生动的教学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提问,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设计一系列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敏感性。在探索和解决一系列问题,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目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理论,把数学作为更好的辅助工具,对其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五、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习惯的培养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我们不仅要停留在教学生提问的阶段,还要让学生学会回答自己的问题。同时,在解题过程中,教师不能像传统的数学课堂那样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在学生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当学生真正体验到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逐渐习惯自学课本,才能在遇到新知识时形成反思性问题来解决和掌握知识,这才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真正表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六、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实践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具体的印象。这也是小学数学知识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数学有很多概念和公式。学生对这样的知识理解不足,降低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为学生创造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对动手知识有具体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不同长度的棍子。学生可以自己操作棒子。学生们可以将三根棍子中的一些组成三角形。为什么学生这么想呢?三角形的三个棒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乐趣,同时在具体的数学知识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运用游戏方法,引入问题;改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增加自主探究的环节,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巩固问题意识;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习惯的培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策略来提升小学生问题意识。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问题引导中激发学生提问兴趣,提升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王飞.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0(22):41-42.
[2]刘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26):64-66.
[3]柏广彩.试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134+137.
[4]吴轶群.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