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张璐璐
[导读]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方城县实验幼儿园   张璐璐 473200

摘要: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幼儿阶段是人心理发展的初步阶段,也是儿童身心发展极为迅速的阶段,是形成和谐心理、安全感和健康人生态度的重要时期。现阶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做好研究与分析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满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求。本文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阐述,从状况和现状出发,找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策略研究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幼儿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幼儿德育工作、推进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从出生开始贯穿人的一生,是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关键时期,并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对开发人的潜能,对人的一生发展,发挥着奠基性作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家长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备受瞩目。所以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实现“教书育人”宣言的义不容辞的义务。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落实不足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并纳入教学计划步入正轨还需要一个过程。截至目前,我国大半的省、市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并且配有老师,发展速度当属城市快于农村。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很难突破,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心理健康课程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比如严重的形式化主义,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成了一项任务,走走形式,跑跑过场,使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欠佳,效果一斑
        对于幼儿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于具备更强自主思维能力的中小学等高阶段教育来说,往往会具备更高的难度。但由于受传统幼儿园教育思维影响,教师设计的游戏教学模式往往会忽视活动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学目标,仅仅突出了幼儿园游戏教学的趣味性,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预期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是以活动为中心,实践中学习,并以教师传授方式为辅助的心理知识,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诸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来看,大多是以自发开展为主并受到教育者的观念、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影响。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计划、有系统、易操作,教师应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幼儿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编制适应于幼儿的园本课程活动。然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还缺少统一的标准,在实际操作上还有一段路要走。
        (三)大多数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重视
        社会大多数家庭多为独生子女,每家都是一根独苗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在平时较为注重的是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而忽略孩子的情感、心理发展,致使在幼儿中普遍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没有责任心等问题。目前,家长、幼儿园、教师三方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



        二、提高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及措施
       (一)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理论素养和心理素质,强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幼儿园中,要做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工作,一方面,可以提升社会、幼儿园以及家长群体对幼儿教师的理解入手,缓解教师们焦躁的思维情绪,通过为教师创设良好工作环境的方式确保后续幼儿园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实现对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为后续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使其能够感受到投身于幼儿教育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创设和谐的环境,营造幼儿心理健康的氛围。
        强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起 着首要的作用。实践证实,幼儿教育场所、家庭、社区等环境, 均是对幼儿心理发生潜移默化作用的隐性课程,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让幼儿获得健康的心理状态,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也就是幼儿园的布置(园区一草一木、教室墙饰的色调与布置等)。
       (三)家园携手,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首先,家庭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很多幼儿在园养成的一些卫生习惯,回家后却没有得到继续:在幼儿园中能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家却因为家长的过分宠爱,在任何场合一不顺意就大哭大叫,要求家长满足其过分要求。这直接导致幼儿园教育沦为形式。幼儿刚开始是从亲子关系中学习人际交往方面的技能,这时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就会产生直接影响。其次,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是人生活及培养人的最初、最重要的场所,比幼儿园更重要。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应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幼儿园则可通过开设专门的讲座为家长科普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四)成立幼儿园心理咨询室,协同干预治疗幼儿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师与教师协同合作,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好地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机结合,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做好幼儿的个别心理咨询工作。以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预防、疏导为主,干预、治疗为辅。并对家长提供有效指导,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从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上入手,突出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来提高幼儿对生活的认识,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满足长远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何先静.试分析当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中外交流,2016,(21)
[2]李善英.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昆明学院学报,2005,(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