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网络能力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张超美
[导读] 信息技术成为当代的时代属性,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网络技术。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亨地初级中学  张超美 657201

摘要:信息技术成为当代的时代属性,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网络技术。现代人才的标准开始关注信息技术水平,只有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才能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进行初中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能够拥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以及应用信息的能力,这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手段,更好地运用在生活实际当中。初中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是现代教学的重点,教师应结合网络资源,以实践的方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网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探索未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去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网络能力 教学方法
        引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让教育水平也逐渐提高,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具有实践性,它更多的是要求我们能够熟练掌握并进行操作。我们将多媒体引入到信息技术当中,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同学们增强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手段,我们可以利用它去发现并了解更多的知识。随着当今信息水平的不断进步,我们的教学也更加多元化和趣味化,多媒体的形式也更好地加速了我们对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进展。
        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和网络学习能力培养的关系
        首先,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提升,能为网络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对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关键。其次,培养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可以让学生自主性更强,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进步。简而言之,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
        网络学习有诸多特点和优势:时间灵活,只要有电脑就能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学习,在家里同样能学习;通过网络,可以用更少的时间解决问题,如充分利用百度搜索自己想要的知识;网络上存在大量的资源,丰富了课堂教学,延伸课外阅读。通过培养学生网络学习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效果就越好,相比教师授课可能很多学生喜欢前者。网络学习有助于班级管理,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有相应的策略。此外,网络学习能力培养对提升教师的素养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网络能力的方法
        2.1加强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自主性
        信息技术学习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上用一小部分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其他时间应让学生上机自主学习,最后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给予反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归纳来讲,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入手;一是科学分配课堂时间;二是结合当前热点内容来开展教学。例如在讲解浙教版《初中信息技术》“网上资源搜索”课程中,教师提出一些知识,然后让学生利用网络来搜索相关的资源,比如春节临近,教师给出“春节活动”的主题,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各种信息,每个学生都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然后来进行评比。相比于其他资源获取的方式,这种手段更加便捷,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2.2教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提高
        要发挥网络学习的自主性,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否则因为学习能力差导致自主学习浪费大量时间,效率低下,反而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在计算机课堂上,很多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时间打游戏,或是看一些不相的内容,教师往往无能为力。为此,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理念,多开展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尤其是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关注的话题作为重点开展实践的出发点。例如很多学生喜欢网页制作,教师在临近春节的课程中开设专门的网页制作课程,以春节为主题让学生制作相关的网页。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制作,在网络上查找信息、素材和各种教程,既培养了学生兴趣,又能提高其动手和网络学习能力。
         2.3利用课堂小视频进行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探究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科技化教学模式也逐渐呈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初中信息技术更加倾向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和练习。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更加多元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加强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从而提升凝聚力,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利用多媒体课堂小视频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屏幕前看到实际操作的过程,边学习边操作,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进行课堂小视频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于课程学习有良好的兴趣,同时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4分组合作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课堂有效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打破过去的“大班制”教学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班化”教学。对学生进行分组,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一定的标准。教师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指定一些课堂学习任务,学生在组内可以互相交流,分工合作,这样能防止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时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分组协作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处于“旁观者”状态。教师应当明确在分组协作式学习中的特殊角色。首先教师是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既要学会“下放”权利,又不能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袖手旁观。计算机课程操作性较强,学生们很容易在实际操作练习中遇到阻碍。这时教师正确发挥自身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引导,则能弱化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教师应重视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借助网络教学资源,达成教学目的。教师在锻炼学生的网络能力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借助多媒体网络去自主学习,去探索自己尚不清楚的知识,逐渐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大荣.初中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对策[J].华夏教师,2019(30):9.
[2]王露霖,严武.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J].广西教育,2018(22).
[3]姚晓峰.初探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1):151-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