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于、与、焉、何、其、若的用法口诀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杨珍君
[导读] 学习文言文,虚词用法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在上面花大量时间,却往往收效甚微,不得要领。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   杨珍君   652499

        学习文言文,虚词用法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在上面花大量时间,却往往收效甚微,不得要领。为此,笔者选取了几个常用的文言虚词,总结了他们的用法,编成口诀,配以例句,经过实践,收效较佳。其中若有谬误之处,恳请方家指正。
        于
        这样记:Baby自在对向导 (baby一点也不认生,对着陌生的向导也很自在)
        口诀:被比自在对向到
        例句
        (介词,被)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比)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介词,自,从)青,取之于蓝。(《劝学》)
        (介词,在)乃设九宾礼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对,对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介词,向)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介词,到)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与
        这样记:给比和参加结交,赞许探测仪 (给比和参加结交为朋友,赞许使用探测仪)
        口诀:给和参加结交,赞许叹测疑
        例句
        (介词,给)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动词,给)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介词,比,和……比较)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介词,和,跟,同)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连词,和,跟,同)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
         (动词,参加,参与) 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
        (动词,结交,亲附)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动词,赞许同意)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啊)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推测,吧)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
        (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焉
        这样记:什么怎么不怿的样子呢?知余知雨荷! (贴身太监问乾隆:您为何事愁烦,怎么不高兴的样子呀?乾隆嗔怪太监:什么怎么不高兴的样子呀!你明知道我知道了雨荷的事情!是朕负了她啊!)
        口诀:什么怎么不译的样子呢,之于之于何
        例句
       (疑问代词,什么)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尚贤》)
        (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助词,不译)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的样子,……地)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助词,表疑问语气,呢) 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代词,相当于“之”) 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
        (兼词,相当于“于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兼词,相当于“于何”)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何
        这样记:味增多神哪  (味增多神哪,一点点就能让饭菜倍儿香)
        口诀:为怎多什哪
        例句
        (疑问副词,为什么)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疑问副词,怎么,哪里)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程度副词,多么)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疑问代词,什么)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疑问代词,哪里)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其
       这样记:如果一二三商量指示阴助,难道希望是还是大概? (如果当初一二三把手商量指示我们暗中帮助老幺,难道他成功的希望是还是大概?肯定希望大大地有!)
        口诀:如果一二三商量指示音助,难道希望是还是大概
        例句
        (假设连词。如果)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第一人称代词)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第二人称代词)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第三人称代词)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示代词,表近指,这,这个,这些)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指示代词,表远指,那,那个,那些,那里)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指示代词,其中的)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音节助词,不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语气副词,表期望)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选择连词,是……还是……)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祭十二郎文》)
        (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若
        这样记:如果你们像这样,货至于河? (看,如果你们像这样做,咱们的货至于掉到河里去吗?)
        口诀:如果你们像这样,或至于和
        例句
        (假设连词,如果)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第二人称代词)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动词,像,好像)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
        (指示代词,表近指,这,这样)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连词,或)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连词,至于)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连词,和,跟,同)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