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角形全等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李改生
[导读] 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很高,初中又是学生数学教育的发展阶段,因此,数学教师必须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旧屋基民族中学  李改生 655804

摘要: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很高,初中又是学生数学教育的发展阶段,因此,数学教师必须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初中生目前的思想仍处于发展阶段,如果数学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就会没有兴趣和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师应首先尊重学生的自然发展,并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讲授数学课,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感到好奇,并引发学生自己主动探索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提高,能大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增长和进步。就此,本文将以三角形全等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课堂效率
        数学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同样,我们做习题时也不仅仅是做一道题,而是能从习题中归纳、联想到更多的知识,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在进行三角形全等的教学时,想要课堂效率有所提高,数学教师们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制定一些适合初中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教学互动十分重要,大多数学生都有灵活的思维和满满的活力。,不过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数学老师们并没有利用好孩子们年轻充满活力的思维,只顾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死气沉沉,同学们也枯燥乏味。如何使课堂生动、效率高并且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那就得让学生们有兴趣学、想要学、有方法学。
        一、三角形全等课堂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比较老套、单一
        根据初中生的天性和本质来看,他们上课最担心的不是老师教的东西,而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没有改变。在应试教育的大前提下,老师们老套、单一的数学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这就是初中生对数学的学习不感兴趣、没有热情的主要原因。初中数学所要掌握的知识并不是特别的多,但是数学老师教学方法的墨守成规、单一导致这些所学的简单的数字、符号、公式以及概念变得更加十分的枯燥无味、味同嚼蜡,课堂教学毫无生气,学生在课堂上动力不足,并且容易开小差。那么数学课堂的效率就无法得到保证。老师在讲解全等三角形判定时,两个三角形只要满足“边角边相等” “边边边相等”或者“角角边相等”等情况条件时,就可以确定两个三角形属于全等三角形.假如教师对这个知识只是直接口头讲解,将达不到有效的教学效果,讲课就如同念经书一样,教学的方式方法还是老样子,不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或教室中学生的反应来灵活的进行改变和换位思考学生的想法。因此,单一的,老套的教学法是影响三角形全等教学效果的最直接因素。
        (二)“讲”与“练”未充分结合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还有环境的限制和缺乏概念上的理解,有的教师仅停留在把知识讲清楚,而未能进一步的让学生多练习题目。对于三角形全等这一章节来说,光凭老师讲解是不行的,题型随时都在变换,只有让学生加以练习,三角形全等这一章节才能充分掌握,不然的话一堂课下来,学生们都是一知半解、懵懵懂懂的。



        二、提高初中三角形全等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
        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发展阶段,教师需要有效地指导和积极开发学生的思维,去除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单一、老套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新知识并获得对课程内容更全面理解。数学课是一门需要及时复习的学科,而且大多的课程彼此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可以通过复习获得新知识的理解,也就是“温故而知新”。在初中数学中,学生会学到同位角、内错角以及三角形内部各边各角的关系规律,这些知识其实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性。因此,教师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性,指导学生尽量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串联,建立一个系统的学习框架,做到以点带面、以面控点。就比如,教师在讲解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回想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将两者联系起来学习,加深记忆。
        (二)加强数学练习,做到讲练结合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技能、思想,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有效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和拓宽思想的有效学习过程,也是师生交流知识的平台。在整节课中集中精力学习,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为了有效学习,老师需要找到一种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就需要设计一些互动练习活动。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布置相应的课堂练习。学生将在高效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与练习,思考的能力变得更快,记忆力也随之增强。数学练习还必须做到开放。整合课堂问题的目的是更好地掌握学生所学的知识,但要避免固定思维的练习,应该扩大练习的开放性以及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多样化。
        (三)理论知识和联系实践之间的迁移
        在初中数学迁移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点的迁移,例如,对于两个三角形,要证明三边成比例或三个角相等即为相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判断三边呈什么比例时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比例为1时两个三角形全等,逐步培养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更为充分地理解知识点迁移的内涵。
        三、总结
        总之,初中教育对于整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至关重要,除了三角形全等这一章节,如果数学老师想要提高整体数学课堂的效率,教学方法应该一直随时代而改变、随学生发展而改变。因此,我们需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制定灵活的教学策略,为教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黄燕华.试分析初中三角形全等中引导型教学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4):95.
[2]戴喜.由一个三角形全等定理引发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0(09):25-27.
[3]张健.突破瓶颈,知识迁移——以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2020(12):3-4.
[4]徐丽媛.核心素养理念导向下“全等三角形复习课”的教学设计[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9(24):17-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