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知识 张霞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张霞
[导读] 工业时代下,环保成为了热门词汇。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金渠镇初级中学    张霞  722306

摘 要:工业时代下,环保成为了热门词汇。化学气体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威胁,环境问题也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环境保护和地球,已成为人们共同的呼声。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是最为合适的,不仅能够对学生环保意识进行培养,对于学生环保能力和环保方式也能有效的提升,本文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环保意识培养进行研究,希望对广大同仁的实践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环保知识;环保意识;渗透
        环境教学是初中教育实施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不仅可以应对教育改革,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质量,有效地培养初中生成为现代市民的基本素质,使初中生得到有效提高。树立了正确的科学观,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实施环境保护教育是必须的。使初中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形成双赢的局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面对、接受,并对环境保护有自己的理解和理解。
        一、提出环境问题,培养环境意识
        在化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配合教材的内容设置环境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例如,在学习“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的内容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直接向学生展示不同燃料的图像或视频。例如,工厂排出的烟雾和灰尘污染了空气,火力发电的余热排放导致热污染,酸雨,建筑物受损等。然后,提出相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烧煤会产生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这些气体对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影响?在城市的中心地带,用煤做燃料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这么难呢?我们怎么做才能减少有害气体对生活环境的污染呢?通过课堂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最后,让学生总结讨论的结果。
        二、在基础知识教育中树立环保意识
        在初中的化学基础知识教育中,有很多关于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化学教师应该树立环保意识,认真解读化学新课程的标准和教材,挖掘其中蕴含的环保理念。比如在学习空气和氧气知识时,老师让学生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其中,人类在现代工业和经济发展中不太重视环境保护,造成臭氧洞,严重危害人类生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其预防方法。教师在学习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知识时,讲解酸雨和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使学生了解开发利用无碳硫燃料过度危害和污染的新能源的重要性。在把塑料作为合成材料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在超市花钱买了塑料袋,介绍了新课程。在化学基础知识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地保护环境。
        三、抓住环保教育的契机开展实验教育
        化学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也是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不可缺少的好方法。从实验药物使用量到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实验废弃物和有害气体的处理,无疑是环境教育的出发点。另外,在修改教材的过程中,对一部分的实验进行了改善和废弃。也包含着对环境保护的关心。


例如,通过实验探究教材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将教材中白磷的使用改变为红磷,避免了实验后过度的白磷处理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例如,在许多酸碱盐的性质的实验中,代替传统的试管,使用教材用的滴下板,并且从药物保存的观点展示了绿色化学的理念。这些是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材料,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问题就在身边。
        四、宣传环境保护,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意义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规宣传,如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节日期间,许多国家、团体和人民开展各种活动,宣传和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口号是“地球只有一个”。随着《巴黎协定》的通过,所有与会国家都讨论了现代环境问题。通过联合国环境署在世界环境日发表《世界环境状况年度报告》,宣传世界各国的环境质量。让学生参加促销活动。要求学生自觉宣传环境保护,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唤起更多人和全社会对当前环境的反思,促使人们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五、结合实际生活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理论知识可以从课堂上获得,实践应该从身边做起。学生如何将环保意识付诸实践?最根本的表现就是懂得从身边一点一滴做起,共同努力保护环境。首先要注意节能。例如,灯灭了;关掉水龙头;用蔬菜水或冲水马桶给植物浇水;等等。其次,合理分类生活垃圾。如纸屑、矿泉水瓶、金属等属于可回收范畴;蔬菜的果皮和叶子是不可回收的。此外,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或一袋多功能餐具,都是非常有效的环保做法。
        六、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
        初中阶段,学生课外活动很丰富,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例如为学生留作业,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教师在课堂中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环境保护的相关活动。另外,学生在初中化学知识中的环境保护资料的收集,“校园的环境保护的周”主题的宣传活动,并组织黑板,报纸,所刊或主题的演讲上,全校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结束语:
        总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保护环境迫在眉睫。通过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宣传环保理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这是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增强我国公民环保意识的重要举措。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将化学知识与环境教育有效结合,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贾永成.简析初中化学教学初中生生态环保意识的培育[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2):78-79.
[2]万旭华,彭琴芳.初中化学教学中绿色环保教育的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18(20):54+56.
[3]冯铃慧.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绿色化学教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4):89.
[4]宋利国.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实施环保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7(03):119+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