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思政在高职工科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于湘 方玉峰
[导读] 将“课程思政”设置于高职工科专业中,从狭义的角度来说,课程思政能够通过对专业课程开发,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使思想政治所蕴含的教育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在理论课堂上对思想政治的同步教学,能够实现育人合力的形成。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于湘 方玉峰    310053

摘要:将“课程思政”设置于高职工科专业中,从狭义的角度来说,课程思政能够通过对专业课程开发,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使思想政治所蕴含的教育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在理论课堂上对思想政治的同步教学,能够实现育人合力的形成。然而,现阶段很多专业课教师仍然缺乏充足的经验,来应对课堂思政元素对教学、考核所实行的方式、方法等提出的新要求。针对上述情况,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关策略,使“课堂思政”元素能更好的融入工科专业课堂,使同学们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思政;高职;工科专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的需求,高职学校要更加合理地安排学生,在校的学习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进行立德树人的工作过程中,高职院校要以思政课为核心,并且需要发挥其重要作用,进而为思政课构建全员有人、全方位有人、全过程有人参与的育人模式。
        一、课堂思政的含义
        我们常说的课堂思政,主要是指在所有的课程内容中应融思政德育元素。因此在高职工科专业中,在体现专业教学的基础上还应围绕立德树人教育。除此之外,教师在其岗位上也要尽职尽责。目前思政课程的课程体系,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其次,在大学思政课的教育中所包含的思政课程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势。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所有的课程都必须要包含育人元素,让学生在学习工科专业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此来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课程思政是一种将知识传授与价值观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理念,所以思政课程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和教学体系中,因此不能将两者进行混淆[1]。 
        二、课程思政对高职工科专业的重要性
        此外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只是解决了学生在踏出学校之后,在社会上如何进行谋生、立足技能的培养,以及如何更好的帮助学生处理人际关系这一系列问题。但是关于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教学内容却涉之甚微。因此,高职院校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教会学生工科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好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学习与工作等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对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以此来帮助工科专业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可以在工科专业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相融合,实现协同育人模式。
        二、课程思政在高职工科专业中的实施策略
        (一)建设具有思政元素的教学资源
        在高职院校育人模式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建设具有思政元素的教学资源。


首先,教务处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小组,主要负责工科专业教材的编纂,其次,老师可以参与各学科的实践交流研究活动,对思政元素进行集中讨论分析与提炼,并且将这些思想元素列入到工科专业中,并将其应用到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工科专业与思政课程同步协调发展,最终形成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另外,需要对思政课程进行科研研究,其研究内容包括课程思政的课题立项以及论文撰写方面,并将其研究成果运用到课程思政中,以此来对工科专业的课程内容以及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将工科专业与思政元素相结合以此来对工科专业进行全面的统一。
        (二)关注对师资的培养
        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也需要发挥教师的建设者作用。课程思政的建设对教师的育德意识,以及育德能力有着严格的要求。因为,在工科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以老师为榜样,进而模仿老师的行为。想要培养优秀的工科专业人才,就必须要求教师有高度的思想觉悟,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以及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要对工科专业师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提高工科专业的思想政治觉悟,可以采用全员培训、骨干研修等培训机会,提高工科专业教师立德树人的思想意识。另外对青年教师来说,可以通过新教师入职培训以及业务培训等方式,来强化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以此来确保青年教师在工科专业课堂教学中,能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总的来说,工科专业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提高自己教学能力与教学素质,以此来开阔自己的知识面,使教师能够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2]。
        (三)加强对课程思政的建设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处理所有学生之间的平衡关系,进一步优化和合理分配课程思政的资源。良好的教育是慷慨的、谨慎的、热情的,教育的力量将持续一生。“大教育”是指教育者有很大的心和开阔视野,正如老子自己所说,“无为而无不为”。在平静与从容中,耐心地守护我们生命健康成长的节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和空间,让学生有更多自由市场选择的机会,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更广大的驰骋空间。高职院校的工科专业要善于开办课程思政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共享思政资源,社会应给予工科专业学生课程思政的培训,并加强工科专业的校企交流,以及人员的相互流动的体制机制、资源、建设、经验交流等。建议各校利用本地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资源,拓宽工科专业学生的学习视野,引领中国学生与大师对话,与经典和历史教学对话,与传统和地方政府文化交流对话,使学生有机会可以体验工科专业课本里没有的文化盛宴,尽力关照不同特色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3]。
        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课程思政对高职工科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对如何构建课程思政模式进行了探究与分析,进而形成以课程思政为基础的全方位的高职工科专业育人新体系,以此来帮助高职工科专业学生更快的成长与成才。
参考文献:
[1]黄薇.基于“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广告学专业课教学改革研究—以公益广告课程为例[J].传媒教育,2019,5:83-86.
[2]庄梅兰.构建同心圆式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8(4):85-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