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雷文娟
[导读] 本文简要分析了文学教育应用在高中语文授课活动存在的问题:授课人员文学素养不佳、文学教育力度不足、文学地位边缘化发展;提出了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授课活动的渗透措施:建设授课人员文学素养、增强文学教育力度、确立文学教育在高中课程中的文化地位,全面推进高中生参与文学阅读活动。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第二高级中学 雷文娟   715300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文学教育应用在高中语文授课活动存在的问题:授课人员文学素养不佳、文学教育力度不足、文学地位边缘化发展;提出了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授课活动的渗透措施:建设授课人员文学素养、增强文学教育力度、确立文学教育在高中课程中的文化地位,全面推进高中生参与文学阅读活动。
关键词:文学素养;教育力度;课外文学阅读
        引言:高中作为学生思想观念、文化价值倾向形成的关键时期,应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工作,为学生提供正确思想引导,使其形成科学的思想观念、正确文化价值倾向,为其日后学习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在高中语文授课过程中,文学教育占比较小,尚未开展深层次讲解,不利于学生思想成长。
        一、文学教育应用在高中语文授课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授课人员文学素养不佳
        部分高中教师尚未形成自主阅读习惯,在教学工作中,仅完成教学目标对应的各类备课内容,并未开展有序的课外阅读活动,造成授课人员文学素养不佳,文学作品讲解深度不足,难以全面彰显文学作品内涵。
        (二)文学教育力度不足
        汉语作为学生使用的第一语言,学生在开展学科相关学习任务时,学习难度相对较低。为此,在部分高中教学体系中,语文科目的教学活动,尚未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具体表现在假期补课项目,大部分高中生普遍申报了英语、数学等科目的学习班,鲜少有学生参与课外语文补习。由此说明:在教育体系中,语文学科受到师生主观认知的影响,尚未全面发挥其文学教育价值[1]。
        (三)文学地位边缘化发展
        文学地位在应试教育体系逐渐发展至边缘化,成为学之无用、不学无影响的学习项目。相比文学作品的阅读活动,高中生更为倾向网络游戏、影视节目等。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下,人们更为关注经济生产力,文学项目在经济生产能力、应试考核比例、娱乐性质等方面,均在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不足,使其走向边缘化学习内容。
        二、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授课活动的渗透措施
        (一)建设授课人员文学素养
        语文科目的授课人员,作为文学教育的重要实施人员,应系统规范语文课程的讲解内容,把握文学教育深度。与此同时,语文授课教师应具备较为丰富的自主阅读量,建设自身文化修养,借助信息技术,将文学作品以图文、动画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降低文学作品的枯燥性,提升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授课人员文学素养的建设措施为:
       (1)建立文学作品鉴赏平台,加强语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探索频率,以此促进高中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在深度研究文学作品的工作项目中。
        (2)定期开展文学作品赏析考核,由校方承办,考核校内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以特定篇目为基础,从不同方面予以考核,比如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文学作品作者的生平事迹等。借助文学作品赏析的考核项目,督促语文授课教师自主开展文学作品研究,全面提升授课人员的文学素养。



        (二)增强文学教育力度
        1.加强引导学生开展文学阅读力度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借助多方途径全面掌握作者行文的写作背景、生平经历等信息,加强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次理解,借助作者的生平经历、为人处世风格等因素,全面开展文学作品讲解,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参与在文学阅读活动中。为此,语文授课教师应采取的文学作品教学措施为:
        (1)跳出教材文章局限,开展作品背景讲述,分析作者写作心情,缩短学生与作者之间的陌生感,引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共鸣,继而开展文学作品的授课任务。
        (2)借助作者其他文学作品,为学生开展横向的文学作品阅读延伸,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活动中,增加学生阅读兴趣。
       此种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适用在古诗词相关文学作品的讲解活动中,比如《出师表》《沁园春?长沙》等,有助于降低古诗词用语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在文学阅读学习活动中感受乐趣,逐渐形成具有可塑性的文学学习体系,为其后续开展文学作品学习奠定坚实基础[2]。
        2.积极带领学生参与课外文学阅读
        语文授课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在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日记写作训练,指导学生开展日记主题对应文学作品的自主阅读活动,以此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思考能力,梳理其写作思路,提升其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在读写结合的学习基础上,语文授课教师应采取角色代入的阅读指导方式,开展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等文学作品阅读活动,促进学生融合在文学作品阅读活动中,让学生将自身代入在文学作品中的固有角色中,以此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深入领会作者的写作用意。可用于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的文学作品有《荆轲刺秦王》。
        (三)确立文学教育在高中课程中的文化地位
        相关单位应提升文学作品的学习重要性,塑造文学教育的重要意义,使其发展成为高中课程中颇具文化教育意义的课程。提升文学教育重要性的具体途径为:文学作品朗诵比赛、文学事迹创新解说等,以此激发学生自主开展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文学作品赏析能力。
        例如,某高中语文授课教师,为激发学生古诗词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减少语文课堂瞌睡现象,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文学作品的能力,为此,开展古诗词背诵比赛活动。由语文课代表制作抽签道具,全班同学均在参赛名单中,以此提升学生比赛重视程度。古诗词背诵比赛规则为:语文授课教师随机抽取对赛人员;学号抽签方式;高中语文文学作品背诵篇目,采取随机抽取形式,抽到对应篇目,对赛人员逐一开展背诵,由语文授课教师记录背诵所需时间,其他同学共同监督参赛人员的背诵准确性,以此激发学生参与文学作品的主动性,营建浓厚的文学作品逐鹿课堂。
        结论:综上所述,文学教育融合在语文授课活动中,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建设高中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为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有序形成奠定了基础条件。现阶段,高中语文授课活动中,文学教育元素渗透力明显不足,难以承担建设学生思想的重任。为此,加强高中学生文学建设,具有重要教学意义。
参考文献:
[1]缪海莉.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9(13):123.
[2]付涛.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